5月23日,第十六屆SNEC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大會暨展覽會(以下簡稱“SNEC大會”)在上海拉開帷幕。
全球綠色能源理事會主席、SNEC大會執行主席朱共山在會上指出,當前,各種新能源形式都在加快破繭成蝶,加快能源革命的進程。我們正處在一個以光伏、風電、氫能等為代表的新能源與零碳科技同頻共振的時代,零碳交通、零碳建筑、零碳化工、零碳農業、零碳鄉村等正在拼出零碳未來的新版圖。
隨著光伏等新能源的快速發展,通過綠色電力制取氫能正在成為未來解決可再生能源波動性、間歇性的重要方式,“綠氫”逐漸受到光伏等新能源行業的關注。在今年SNEC大會期間,氫能與光伏等新能源的耦合發展,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
“風光儲氫”齊頭并進
“我們正處在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新科技革命、新材料革命、新產業革命的浪潮席卷而來。”朱共山表示,正如人們用經線和緯線來標注地圖一樣,當前以及未來的新能源產業地圖,也存在著兩條明晰的“經緯線”,一條是“時代之變”的創新金線,一條是“產業進化論”的科技銀線。他指出,創新金線和科技銀線經緯交織,形成新物種,塑造新業態,開啟新未來。
朱共山強調,放眼未來,新能源的技術革命、場景革命、數字革命等,正以燎原之勢,席卷著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能源科技創新進入持續高度活躍期,風電、光伏、儲能、氫能、甲醇、氨能等一大批新能源技術加快迭代,推動新能源產業從資源、資本主導型向技術主導型轉變。他認為,未來,風、光、儲、氫技術將齊頭并進。
其中,作為未來能源變革的重要推動力,氫能在近年來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宇表示,當前,我國正在深入推動能源革命,有序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穩步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轉變。其中,發展氫能產業將在我國能源系統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成為推動能源結構調整、能源消費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
在張宇看來,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低碳經濟的關鍵因素,氫能在各國能源轉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她強調,“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均高度重視氫能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并紛紛發布氫能發展的國家戰略。”
隨著全球對氫能的關注度逐漸提升,氫能的國際合作也成為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中國能源研究會氫能專委會副秘書長李諺斐指出,“雙碳”大背景下,2022年,我國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其中明確提出,積極構建國際氫能創新鏈、產業鏈,探索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氫能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產品開發等合作,加強與氫能技術領先的國家和地區開展項目合作,共同開拓第三方國際市場。他表示,歐盟國家、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以及中東國家正在積極開展跨國合作與投資,布局國際氫基燃料供應鏈,氫基能源國際貿易格局初現雛形。
綠氫產業逐步完善
當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迅猛。據張宇介紹,在政策引導下,我國氫能產業發展趨勢總體向好,產業鏈逐步完善,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逐步縮小,國內外合作進一步加強。2022年,我國氫氣總產量超過3781萬噸,同比增長14.5%;氫能行業發展迅速,相關企業注冊量持續增加,截至2022年12月,開業企業已超過8840余家;我國氫氣制備及氫能應用逐步由灰氫、藍氫向綠氫過渡,規模不斷擴大;我國在綠氫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預計,到2030年,我國氫氣年均供應量將超過4800萬噸,其中電解水制氫供應量約為1100萬噸/年,相當于75GW~100GW電解制氫容量,占比約為25%??稍偕茉粗茪湫陆ㄍ顿Y規模將達到3750億元。
與此同時,綠氫技術也在不斷取得突破。“氫能方面,隨著電解槽單線產能持續增加和電耗的逐步降低,綠氫的市場競爭力正在逐步提升。”朱共山表示,預計到2025年后,綠氫有望實現與天然氣制氫平價,2030年左右有望與煤制氫平價,并且在未來10年保持5%左右的產量復合增長。
朱共山指出,在綠氫制備領域,堿性電解槽朝著大標方、低能耗和智能化方向發展,質子交換膜技術不斷完善,燃料電池、儲氫系統、氫燃料、電解槽和配套設施等同步都在降本增效,使用安全、行業標準、研發制造成本等制約產業鏈發展的命題都在逐步得到破解。新能源的平價與儲能的平價,推動綠能更多地變綠氫。
“預計到‘十五五’中后期,我國將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清潔能源制氫以及供應體系。”朱共山認為,隨著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清潔生產評價成為常態,鋼鐵、水泥、煉油、焦化等碳排放大戶,將因為有了綠氫的加入,而轉型為綠色工業,催生零碳新工業制造體系。
從我國氫能產業的長期發展來看,張宇強調,針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情況,豐富的可再生能源使發展綠氫貿易具有優勢,未來可充分發揮產業基礎雄厚和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促進氫能產業鏈整體技術水平提升。同時,大量的綠氫需求也將拉動規?;柲馨l電制氫和環境治理等技術的發展,并帶動相關配套產業鏈建設,為人類更美好的明天貢獻每個人的智慧和力量。
轉自:中國改革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