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以煤為主的資源稟賦,決定了煤電在相當長時期內仍將承擔保障我國能源電力安全的重要作用。“要深刻認識煤電‘三改聯動’工作的重要意義,通過實施這‘關鍵一招’,進一步夯實煤電的兜底保障作用,提升清潔高效發展水平,充分挖掘靈活調節能力,更好保障我國能源電力供應安全。”4月24日,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余兵在全國煤電“三改聯動”典型案例和技術推介會上表示。
他表示,2021年煤電以不足50%的裝機占比,生產了全國60%的電量,承擔了70%的頂峰任務,發揮了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的“頂梁柱”和“壓艙石”作用。
余兵介紹,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電力系統清潔低碳轉型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煤電將逐步由提供電力電量的主體電源轉變為電力電量并重的支撐性和調節性電源,概括講就是“兩降低、兩提升”,“兩降低”就是裝機占比和發電量占比的降低,“兩提升”就是靈活調節能力和清潔高效水平的提升。
“2021年我國煤電度電煤耗大約為305克,盡管已經優于美國和德國、僅次于日本,且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機組占比已經超過50%,但亞臨界機組還有近4億千瓦,這部分機組的煤耗明顯偏高,需要盡快實施節能降碳改造。”余兵說,大電廠覆蓋范圍內還有一些20蒸噸甚至10蒸噸的燃煤小鍋爐和運行年限長的小熱電,應當抓緊實施替代。
余兵表示,當前,電力需求仍將剛性增長、電力規劃布局難度增大、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以及國際形勢變化都給我國電力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在當前的技術條件和裝機結構下,煤電是最經濟可行、安全可靠的靈活調節資源,在提升電力保供能力的同時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
2022年,各省要在做好保供工作的同時統籌實施改造,時間緊、任務重,還面臨著投資能力不足、缺乏有效回收機制等問題。他強調,“三改聯動”既要算“經濟賬”,更要算“社會賬”,全行業要高度重視,分類施策,抓住供電煤耗300克以上的機組特別是亞臨界機組節能降碳改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配套煤電靈活性改造、“三北”地區和工業園區供熱改造的“牛鼻子”,因地制宜、因廠施策、一機一策,統籌安排好改造方案、改造時間、資金分配等。
“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大力推動‘三改聯動’典型案例和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必將極大地推動先進技術在電力低碳化轉型發展中的廣泛應用。”電規總院黨委書記、院長杜忠明表示,在煤電“三改聯動方面”,電規總院一直以來協調組織行業力量,配合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做好技術支撐,積極推動煤電實施“三改聯動”。
會議期間,8家發電集團所屬電廠介紹了煤電機組節能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的典型案例,分享了煤電機組“三改聯動”改造技術方案、實施及運行效果、改造成本等;9家國內科研院所、設計院、主機廠進行了“三改聯動”先進技術推介以及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和預期效果;中國工商銀行就“三改聯動”的金融支持政策進行了介紹和宣貫。
全國煤電“三改聯動”典型案例和技術推介會由國家能源局委托電力規劃設計總院24日在京舉辦,一批典型案例和先進技術在全行業得到推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