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份開展工地揚塵治理攻堅戰以來,水電九局雄安電建智匯城項目部建筑工地巧妙運用“抗霾神器”,用“硬科技”守護雄安新區“天空藍”,為新區還遷居民創造良好生活環境。
環場微霧,水霧除塵“無死角”。項目部通過配備高壓水槍、噴淋設施等為建筑物保潔,消除了揚塵死角。配置霧炮機共12臺,保證每個動土點兩臺霧炮機,一臺為濕法作業,另一臺備用,讓施工揚塵“無處遁逃”。在項目圍擋上全覆蓋安裝了霧化噴淋等揚塵防治系統,形成了一道長達1.4公里規模的“抗塵霧墻”,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切實織密全覆蓋、無死角的“防塵網”,助推建筑工地實現了精準隔離降塵。
全場覆蓋,黃色裸土“無處躲”。場內,每個動土點安排專人對裸露土體進行“即挖即蓋”、馬道運輸路段土工布安排人員監管等8項揚塵治理再細化措施,力爭實現場內裸土100%覆蓋。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將8項措施進行逐條分解,責任到人,并劃分責任區,網格化管理,確保將揚塵治理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場外,通過100%硬化環形道路,每臺土方作業車輛必須通過洗車設備,沖刷浮塵,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嚴禁出現帶泥上路、跑冒滴漏等現象。進行人車分流,在運輸環形道路配備保潔人員并定期清掃灑水,加大兩個地塊出入口進出車輛的沖洗力度,確保黃色裸土“無處可躲”,確保路面見“本色”。
云端監控,綠色施工“大管家”。每天不定時用無人機巡航,對車輛進出通道口、施工作業面、基坑等施工現場重點部位和區域場所實現遠程高清視頻監控。在工地上安裝4臺智慧揚塵監控設備,16臺紅外線視頻監控對項目出入口、洗車機位置進行監控,依托揚塵在線監測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建設工程智慧監管與企業信用管理平臺聯網,實時采集現場PM2.5、PM10等環參數據,相關實時信息和預警信息實現與“智慧工地”平臺互聯互通,督促現場立即查找原因并采取噴霧、清掃、灑水等降塵、抑塵措施,從源頭做好預警控制,借力“黑科技”精準治理大氣污染。
揚塵在線監測系統等科技產品在項目得到廣泛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