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爾漢·阿特立,作為項目最早一批加入中國能建安徽電建一公司土耳其胡努特魯項目部的土方員工,三年多來,他從一名轉行的英語老師成為項目上獨當一面的土籍管理骨干,從一個聽不懂中國話的本地“老土”到項目中為數不多的“中國通”;他同項目部一起經歷三載風雨,敢抓敢管,為人和善,樂于助人,深受中土員工歡迎;他熟悉中土文化,善于協調各方關系,搭起了中土友誼的橋梁紐帶。
老家旁的中國電廠
蘇姑組村坐落在伊斯肯德倫海灣附近的小山丘兩側小凹地里,四周丘陵環繞,年輕人多在外發展,村內大多都是留守老人、孩童。留下的年輕人大多也是以農業種植和放牧為生,長年沒有工作。沒有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村子如同一位老人,步履蹣跚。
2019年10月,在省城阿達納教書的古爾漢聽到了一則消息,地中海畔伊斯肯德倫海灣邊,他的老家附近將要建設一座電廠,一個念頭瘋狂的在他腦海里滋生,“要回去”。從一座小山村出來的他知道,電廠的開發建設需要建設周邊道路,在當地采購水泥、鋼材等原材料,建設過程中需要雇用大量勞動力,能顯著改善就業狀況,后續開發建設運行,能持續釋放經濟,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古爾汗說:“中國企業就是塊蜜糖,吸引著周邊的人,因為我從這山村走出去,我讀過大學,所以我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消息,我很幸運,但是我的家人、兄弟和從小一起長大的伙伴,他們卻遠走他鄉,干著繁重的活,拿著微薄的工資,所以我必須做點什么?!薄耙厝ァ?,古爾漢在心里默默重復道。
項目上的友誼橋梁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同于其他土耳其人,因為受過高等教育,對于外面的世界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古爾漢能夠很快融入這個項目群體并能很快的接受一些中國的文化和管理模式,2019年12月24日,古爾漢正式加入了這個“大家庭”。
作為土籍員工人事經理,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卻不僅僅是局限于管理土籍員工,項目建設之初,每次國內來人古爾漢都要隨車輛去接機,幫助協調機場海關各方面的關系,確保了來土建設者們能順利過關。由于工作瑣碎事情較多,經常因協調中土員工之間各種各樣的關系加班加點,即使是節假日也大多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這一點也獲得了中土員工的一致好評。
2020年初,一場全球性的疫情席卷而來。面對日益嚴峻的境外疫情形勢,少數屬地員工考慮到家庭原因離開現場,而絕大多數員工主動選擇留下,古爾漢正是其中之一。起初,屬地員工比較抗拒戴口罩,古爾漢和項目領導溝通后,自發行動,當起了志愿者,發放當地語言的宣傳手冊,專職勸導員現場流動式宣講防疫知識,提高大家的防護意識。同時和住在項目現場的土籍員工聊天、談心,把土籍員工的心,穩在了現場,古爾漢說“多虧了公司因地制宜、提前響應,果斷實行封閉式管理模式,并免費為我們提供了充足的口罩及宿舍,讓我們可以放心地投入工作之中,我也想力所能及地幫項目部做一些事情,相信我們一定會很快度過難關!”
基于古爾漢的語言水平,會土語、會英語還會一點點的中文,所以跟誰他都能聊上那么兩句,碰到愛聊天的中國同事時,也能在一起開開玩笑,如果說在土耳其員工里誰的中國朋友最多,那肯定就是古爾漢了。2021年,在一起吃中國年夜飯的時候,古爾漢說,我來這里工作兩年了,我很喜歡中國,更喜歡中國朋友,但最喜歡的還是中國餃子。
心底里的希望之光
“我希望中國企業在這里越來越好,永遠待下去。這樣我們就有更多的機會”,每次給土籍員工開會的時候,古爾漢都會這么說,“這個好處我們都有體會。剛開始附近兩三個村的人口加起來不到300人,現在有近千人,還有很多來這里做生意的。原來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F在晚上燈火通明,人來人往。所有一切都煥發出新生機”。正說著,項目部的翻譯過來喊道“古爾漢,有記者要采訪你了,快點跟我去碼頭”,古爾漢連忙應了一聲,跟著翻譯來到了碼頭的海邊沙灘上,原來是央視的記者想采訪一下古爾漢,就作為“本地人”介紹下電廠建設給當地老百姓帶來的變化,古爾漢欣然答應?!巴炼浜佤斆弘婍椖颗まD了用電難得問題,帶動了經濟發展……”在古爾漢流利的英語介紹下,拍攝一遍通過。
“可以呀,一遍通過,有當男主角的潛質!”翻譯在一旁打趣道,古爾漢笑了笑,“我只是說了我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表樦艩枬h的視線看向海上,日暮西沉,落日余暉斜鋪過海面照在了他身上,立體的五官加上絡腮胡子,宛若從好萊塢走出的明星一般,他是這座現代化電廠名副其實的形象代言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