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清潔能源是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有效途徑,應該如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29日下午,在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期間,由生態環境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3清潔能源發展會議舉行,邀請了能源領域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政府高層領導、國內外知名專家參加,四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袁士義、陳清泉、李華軍,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麥克·斯德林、清華大學電機系主任康重慶,共同探討清潔能源發展的重大問題,積極引領清潔能源變革和能源領域科技創新的潮流,探索清潔能源轉型的中國特色方案。
“煙臺為山東和全國能源轉型作出了貢獻”
2022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發〔2022〕18號),賦予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戰略使命。山東省把先行區建設作為全省發展的全局性定位、全方位要求、全過程引領,制定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系統部署160項工作任務,明確151項政策清單,建立涵蓋3186個優選項目、總投資8.5萬億元的重大項目庫,加快打造全面創新先行區、協調發展引領區、生態保護樣板區、對外開放新高地、共同富裕新范例、安全和諧示范區。
在迎來國發18號文件批復一周年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政府黨組成員、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凌文在2023清潔能源發展會議開幕式上的致辭中表示,煙臺作為中國北方經濟體量第一地級市、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引領城市,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積極落實山東省委、省政府行動規劃,努力開展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建設,聚焦構建“核、風、光、氫、儲、LNG”協同發展的新型能源體系,發出了山東省第一度核電、第一度海上風電,形成了全省第一的清潔能源裝機容量,海陽成為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在全國、全省努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為山東和全國能源轉型作出了貢獻。
政府高層、院士專家縱論能源高質量發展
能源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桂華在致辭中說,能源活動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此次會議以“大力開發利用清潔能源,助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落實國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
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向海平在致辭中說,發展清潔能源是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塑造發展新優勢的戰略選擇,是實現能源本質安全的必由之路。新時代新征程,發展清潔能源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也是國民經濟的命脈。中國科協清潔能源學會聯合體副理事長史玉波表示,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背景下,能源產業要積極服務和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能源的綠色低碳轉型是經濟轉型新動能,要以能源高質量發展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舒印彪委托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秘書長王剛代為致辭。舒印彪表示,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路徑是積極推進再電氣化進程,構建綠色、低碳、安全、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在能源生產側實現“清潔替代”,在能源消費側實現“電能替代”,以電為中心、電力系統為平臺,清潔化、電氣化、數字化、標準化為方向,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在傳統電氣化基礎上,實現高度電氣化社會。
會議發布《清潔能源重大科技創新進展報告(2023)》
作為開幕式的重要活動環節,中國科協向高校、企業、社團組織等贈送了“雙碳”叢書。
隨后,中國科協清潔能源學會聯合體副秘書長陳小良發布了《清潔能源重大科技創新進展報告(2023)》。該報告系統總結了近三年我國在清潔能源領域最受關注的13個專業方向的重大技術進展和突破情況,包括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特大型水力發電、先進核電、清潔高效火力發電、新能源汽車與電網互動等。
作為本次會議的重要成果,中國科協清潔能源學會聯合體對外發布了關于建立清潔能源領域團體標準合作協調機制的倡議書。
兩項戰略合作協議為山東省、煙臺市提供“智援”
山東省核電等清潔能源優勢明顯,綠色低碳發展有良好的基礎和條件。統計顯示,2016—2022年,山東省綠色貿易增長了1.2倍,在全國占比達到5.59%,而煙臺市綠色貿易發展位居全省前列,具有經濟發展基礎扎實、清潔能源優勢突出等優勢。目前,煙臺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煙臺總裝機容量的54.3%,居山東省首位。2022年,煙臺GDP增速居山東省第一,綠色貿易進出口總額在全省排名第二。
為助推山東省“走在前,開新局”,全面推進科技強省建設,共同打造科技經濟融合發展樣板,經中國科協清潔能源學會聯合體與山東省科協協商,在本次會議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推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和培育、推動山東省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加強人才引進交流合作、指導山東相關省級學會業務發展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建立協商對接機制、強化協議落實機制,共同推動戰略合作事項的有效落實。
會上,煙臺市政府與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中國核學會、中國煤炭學會、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中國水利學會7個國家級學會,分別達成合作協議,將充分發揮學會在科技資源、人才組織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和煙臺能源資源稟賦,面向煙臺電力、核電、煤炭、能源、水力發電、水利相關產業,建立煙臺產業發展智庫,共同開展科技成果引進與轉化、人才培養與高端人才舉薦等,積極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務,助力煙臺經濟社會發展。
來源:大小新聞 全媒體記者 孫長波 攝影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