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新聞

    青海清潔能源再“落子”,“大基地”背后考量幾何?

    青海日報發布時間:2023-04-03 11:02:06  作者:宋明慧 等

      這里雪山皚皚、天高云低,茫茫草灘如畫卷,在車窗外徐徐展開……

      穿行于廣袤的泛共和盆地,一片片光伏電板匯聚成“藍海”映入眼簾,駐足“觀海”:已有91家新能源企業入駐海南藏族自治州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截至2022年底,清潔能源裝機容量4314萬千瓦,并網裝機容量2094萬千瓦,占全省裝機容量的51.39%;

      初步形成了水、風、光、儲、熱“五位一體”清潔能源發展新格局,著力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鏈構建,為實現“雙碳”目標注入綠色動能;

      已成為集光伏、光熱、風電、裝備制造、電力基礎設施智能化運維為一體的全球最大的集中連片、統一開發綜合示范園區,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之路……

      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和“三個更加重要”戰略地位,助力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海南州,如此“亮眼”的成績單背后,我們探尋其奮進“密碼”——是在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基礎戰略上和綠色轉型強大力量的加持中,點燃了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的最大引擎。

      發展——綠色“答卷”成色十足

      初春,走進塔拉灘上的海南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區,深藍色的光伏板熠熠生輝,風力發電機的葉片迎風飛轉,百米高的熔鹽塔式光熱塔和“鏡子海洋”顯得科技感十足……半荒漠化的“風沙之地”如今正成為千萬千瓦級的新能源基地。

      3月28日,記者跟隨國家能源集團青海公司海南州牧光儲100萬千瓦項目黨建部主任譚碩,走進合樂330kV匯集站建設點,一眼望去,塔吊高聳,機器轟鳴,工人們趁著晴好天氣,固定支撐架、安裝光伏組件,有序開展安裝工作。

      “我們按照‘儲備100萬、開工100萬、投產37萬’的任務,2022年海南州年內預計完成儲備145萬千瓦,已實現開工105.08萬千瓦,現在正聚焦年內剩余32萬千瓦投產任務,全力推進合樂330kV匯集站和共和一二期建設,力爭首批32萬千瓦按期投產。”譚碩介紹。


    國家電投黃河公司海南基地共和縣100萬千瓦光伏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其中50萬千瓦已實現并網發電。(記者洪玉杰 吳占云 攝)

      作為海南州大型風光基地建設的項目,共和縣100萬千瓦牧光儲建設項目占地1660公頃,規劃裝機容量100萬千瓦,配套儲能15萬千瓦/30萬千瓦時。

      “別看我們的合樂1#330kV匯集站不大,它是最后送至750kV青南變電站,2022年計劃并網一期30萬千瓦、二期20萬千瓦,工程已完成全部樁基礎施工,支架安裝完成90%以上,組件安裝完成近一半。”曾經的“不毛之地”擺開一望無際的光伏產業陣容,令人震撼,譚碩臉上顯得信心十足。

      在搶抓機遇促發展中,海南州州企聯動,合力打造具有海南州地方特色的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之路。

      “我們采取‘跟蹤+問詢式服務’‘容缺+承諾+保姆式服務’的工作方法,推行‘24小時不間斷’和‘審批不過夜’工作機制,建立能源領域重大項目包點聯系工作制度,發揮職能、優化服務、強化保障,為項目提速提質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保障。”海南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區管理委員會安峰軍說。

      借光行風,“風光”生金。如今,處于發展速度快、發展質量高、發展成效好的時期,海南州積極做大做強清潔能源產業,努力打造泛共和盆地綠色發展新增長極。

      創新——光伏“藍海”邁向深藍

      把科技創新融入項目建設,產業發展正釋放出蓬勃張力。

      3月29日,記者一行來到黃河公司海南基地共和縣100萬千瓦光伏項目現場,一眼望不到邊的銀色支架,已實現并網的深藍色光伏組件,正逐漸匯聚成產業發展的深色“藍海”。

      統籌到國家發展戰略中,搶抓政策疊加機遇,青海省于2021年10月,開工建設總裝機容量達1090萬千瓦的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海南、海西項目。

      作為項目之一,黃河公司海南基地共和縣100萬千瓦光伏項目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50萬千瓦已實現并網發電。眼前一個個光伏子陣整齊如一,源源不斷的綠電經過從直流到交流的轉化后,最終通過青豫直流通道輸送至千家萬戶,“種”下太陽,“借光生金”更具成效。

      青海黃河新能源工程建設分公司工程項目中心副主任王琦指著眼前的逆變一體化平臺說:“作為項目技術創新之一,從規劃到建設都在不斷優化,將十幾臺組串式逆變器集中到一個平臺,實現統一匯流。”

      產業發展壯大的背后,必將離不開一次次技術的升級。“箱變、逆變器一體化平臺是把原本分散在子陣各處的組串式逆變器集中到一起,它的應用不僅為后期的檢修運維提供了方便,而且將交流匯流柜連接箱變采用的電纜換成了銅牌,提高了電流傳輸的穩定性,提供了更加優質的電能,設備故障率也是大大降低。”王琦說。

      一項項技術創新被攻關應用于項目建設,也印證著青海清潔能源產業壯大的足跡。

      同時,記者還關注到了一處細節,光伏支架固定處的基礎樁,從原來的水泥樁全部換成了鋼管螺旋樁。王琦說:“這個項目鋼管螺旋樁80余萬根,根據現場的地形地貌,采用打樁固定的方法,更容易把控偏差確保施工質量。盡管每根鋼管螺旋樁成本比水泥樁高幾十塊錢,但從長遠來看,鋼管螺旋樁最關鍵的是能夠把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一方面展現了青海積極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有力作為,另一方面也為未來清潔能源產業鏈的完善拓展了空間,企業在清潔能源產業建設中也在不斷創新,在“風光”項目展示發展成果。

      智造——盈盈“綠色”點亮沙海

      在清潔能源建設中,如何從“沙海淘金”?對大唐青海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而言,“金”具有雙重含義,依托于國家第一批大基地建設項目,實現經濟和生態效益共同發展是其堅守的初心與使命。

      在平均海拔3200米的興??h大基地50萬千瓦光伏建設項目現場,茫茫戈壁,漫漫黃沙,當第一根螺旋地樁打入地下,戈壁沙漠“披綠添金”的場景不再遙遠。

      “該項目位于興??h河卡鎮紅旗村,光伏區共由150個子陣組成,計劃于4月份開工,12月底全容量并網,年平均發電量10.77億kWh,年利用小時1772.36h。”大唐青海公司興??h大基地50萬千瓦光伏建設項目負責人陳濤說。

      在“雙碳”目標之下,想要抓住大基地建設帶來的清潔能源發展機遇,既要牢牢抓住能力布局和體系建設,也需要在光伏組件選擇、創新發展模式、智慧化運維管理等多個維度發力。

      近年來,隨著光伏技術迅速發展,光伏電池及組件、逆變器等關鍵設備、產品的理論研究、技術研發和實驗室實驗水平不斷提升,降本增效與促進精細化管理已成為保障電站可持續發展的重點。


    國家電投黃河公司海南基地共和縣100萬千瓦光伏項目建設現場,工人正在敷設電纜。

      “我們首次在高海拔、高寒地區采用N型680Wp大功率單晶硅雙面雙玻組件,具有高轉換效率的特點,在相同條件下,發電量至少可提升1%。”陳濤繼續說道:“項目所在位置地域遼闊,無遮擋,地面為反射率較高的沙土地,反射率一般可達到30%,非常適合高功率雙面雙玻組件,而N型高效組件具有更高的雙面率。”

      如今,光伏能源產業探索之路正處于關鍵發力期,如何利用科技創新探索出一條光伏“智”造的綠色發展之路,成為引領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

      那么,智慧體現在哪里?

      探尋答案:“大型光伏電站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可實現光伏建設全過程數字化、規范化管理。

      當前,飛速發展的科技創新不斷加速新能源產業發展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光伏電站的運維管理模式正逐漸由原先粗獷式向精細化轉變,無人值班、少人值守、標準化、科技化、智慧化的運維管理模式成為主要的發展方向。

      “依托智能采集和運維裝置及資源共享大數據云平臺,構建起以一個大數據中心為主的智慧運維體系,做到精確化故障診斷、標準化運維管理、數字化集中管控,保障光伏電站安全、高效、穩定運行。”陳濤說。

      今天,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實現從無到有、不斷擴大,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青海勢頭正勁。(來源:青海日報 記者宋明慧 王菲菲 洪玉杰 吳占云)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