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新聞

    提升核心競爭力 中國水電大有可為

    中國電力網發布時間:2022-10-09 15:20:52  作者:孫愷

      編者按 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集團原總工程師張超然全情投入水電事業50余年,對專業技術孜孜以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著科學求實的精神,為三峽工程、溪洛渡、向家壩、白鶴灘、烏東德工程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為梳理幾十年來中國水電從追趕到引領世界水電科學技術的輝煌歷程,從今日起,將推送張超然院士系列采訪報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綠色發展、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成為新時期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的莊嚴承諾。要實現這些目標,離不開水電這一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但有人認為經過幾十年的高速開發,中國水電已經渡過高速發展期,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超然表示,我國水電開發仍有較大空間,仍將大有可為,特別是三峽集團應發揮好在既往水電建設中獲得的核心技術能力,引領好我國水電開發事業。

      水電是全球公認的清潔、優質、靈活的可再生能源。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非常重視水電開發,持續將水電開發任務納入國家發展五年計劃與規劃中。據測算,我國70%以上的水電水能資源,都集中在大西南的云、貴、川、藏、滇地區,其中金沙江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21億千瓦,富集程度居世界之最,是我國最集中、規模最大的水電能源基地。

      從2005年開始,三峽集團陸續在金沙江下游興建了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四座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達4646萬千瓦,與三峽、葛洲壩水電站一起構成了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


    白鶴灘水電站

      在金沙江下游四座梯級電站建設過程中,三峽集團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創造了一批世界之最。包括首次在烏東德、白鶴灘特高拱壩全面應用低熱水泥混凝土澆筑技術,創造了烏東德、白鶴灘特高拱壩無縫大壩的新奇跡;電站精益運行、精心維護、精確調度技術,創造了人均運營5萬千瓦水電裝機的世界紀錄;巨型地下電站建造成套技術,白鶴灘水電站地下廠房建設成全球已建最大地下電站洞室群。

      在眾多技術成就中,張超然重點強調了巨型水輪發電機組研發、安裝、調試及運行技術標準和成套技術。

      在三峽工程單機容量70萬千瓦水輪機組的基礎上,金沙江下游四座電站一步一個腳印,單機容量漸進提升,從溪洛渡電站的77萬千瓦,到向家壩電站的80萬千瓦,再到烏東德電站的85萬千瓦,最終實現了白鶴灘電站的百萬千瓦,成功登頂世界水電“珠穆朗瑪峰”。

      “白鶴灘百萬千瓦機組投產實現了單機容量的巨大跨越以及百萬千瓦機組完全國產化。推動了水電重大裝備國產化達到新高度,帶動了我國水輪發電機組制造技術的再提升,實現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也開創了全球水電百萬千瓦機組設計制造新紀元,鞏固了我國水電裝備技術的領先水平。”張超然表示。

      經過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在“為我中華、志建三峽”的三峽精神引領下,三峽集團在全國有關設計、科研、承建單位和制造廠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以《長江三峽樞紐工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僅實實在在地促進了中國水電行業的技術進步,也使三峽集團掌握了大水電建造和運營的核心技術。

      2021年6月28日,由三峽集團建設運營的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首批百萬千瓦機組投產發電。

      伴隨著白鶴灘水電站即將全部投產,有人認為中國大水電開發的高峰已經過去。對此,張超然指出,根據國家能源局最新公布數據,我國水電技術可開發量為6.87億千瓦,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投產水電裝機容量為3.55億千瓦(不含抽水蓄能電站),這說明我國水電開發仍有較大空間。

      近年來,相對易開發好開發的水電項目開發已經基本結束,未來我國水電開發的“主戰場”將轉移到高邊坡、高海拔、大溫差的高山深谷復雜區域。在這些區域開發水電項目,普遍會存在地形地質條件復雜、生態環境脆弱、配套基礎設施滯后、移民安置、工程建設難度大等困難。

      面對這些困難,張超然建議三峽集團充分發揮在三峽工程及金沙江下游四座電站建設過程中積累的特大型水電工程建設的技術和管理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前期科研工作。

      未來,伴隨著中國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能源需求尤其是電力需求還將保持剛性增長。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我國將加快構建以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對此,張超然指出,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系統的不穩定性、波動性、間歇性,決定了其并網規模越大,調節需求越大,需要配套大型水庫電站和抽水蓄能電站做為大容量儲能設施,保護電網穩定。

      因此,不論是從能源保增長,還是電網保穩定的角度看,開發大型水庫電站和抽水蓄能電站都是最優選擇。

      2022年6月30日,華東地區裝機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浙江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6臺機組實現全面投產,該電站是三峽集團投資、建設、運營全過程主導的第一個完整抽水蓄能項目。

      國家能源局2021年印發的《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達1.2億千瓦左右;規劃布局重點實施項目340個,總裝機容量約4.2億千瓦;并儲備247個項目,總裝機容量約3.1億千瓦。與之對應的是,截至2021年底,全國在運抽水蓄能裝機容量僅為3639萬千瓦。

      張超然表示,三峽集團在打造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過程中,積累了世界一流的水電建設管理經驗,形成了一批引領水電技術發展的自主創新成果。

      在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過程中,三峽集團應抓住契機,堅定目標,繼續堅持技術創新與工程應用相結合,鼓勵和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力爭形成一批引領行業發展的創新成果。通過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三峽集團在抽水蓄能機組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成功研制的700米級超高水頭段長龍山、敦化機組,挑戰了抽水蓄能機組研制極限;世界首臺“6+6”長短葉片轉輪成功應用于國內首個抽蓄改造項目,樹立了抽蓄機組技術國產化典范;系統構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抽蓄機組研制和調試技術體系,成功打造了行業新標桿。標志著我國抽水蓄能機組研制能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目前,三峽集團已將抽水蓄能作為大水電的延伸,積極拓展抽水蓄能業務,已經形成“儲備一批、核準一批、建設一批、運營一批”項目滾動開發的可持續發展格局。

      未來,水電開發仍將受開發條件、社會環境、政策、技術和經濟等因素影響,面臨遠離城市、氣候惡劣、生活條件艱苦、現場作業風險大等諸多挑戰。

      對此,張超然勉勵道:中國水電開發不會停止,仍有作為,三峽人要傳承和發揚好“為我中華、志建三峽”的三峽精神,要有長遠眼光,在困難、壓力面前,要敢于迎接各種挑戰,不斷探索前行。(作者:孫愷)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