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牧5年了,現在每年出欄200多只羊,去年掙了24萬元。”近日,在華能青海發電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鐵蓋鄉下合樂寺村牧民李其元告訴記者。
華能新能源公司是首批入駐海南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區的光伏發電企業,至今已建成14個光伏電站,去年實現產值1.8億多元。同時,作為下合樂寺村定點幫扶企業,華能新能源公司在當地大力發展光伏電場生態畜牧業。“企業發展了,生態恢復了,‘光伏羊’成了意外收獲。”下合樂寺村黨支部書記陳列東主介紹,光伏電場的光伏板需定期清洗,給降雨稀少的草原荒灘補給了水分,牧草拔節生長;光伏電場需除草防火,牧民的牛羊又成了“割草機”,“真是一舉兩得”。
海南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區位于共和縣塔拉灘,是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太陽能生態發電園。該州堅持在建設中保護、在保護中建設的發展理念,通過沙漠生態治理和生產實踐,逐步形成了光伏與治沙相輔相成協同發展的創新模式。目前,園區內風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發量減少30%,植被蓋度恢復到80%,水源涵養量大大增加,牧草產量達11萬噸,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呈雙下降趨勢。
新能源發電區光伏發電園引入“牧光互補”模式,在光伏電站種植牧草,養殖牛羊存欄達22000多只,實現了“一草兩用”;創新“光伏+鄉村振興”模式,截至目前,新能源發電區已提供3349個公益性崗位,對實現創業就業、民族團結、脫貧致富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據了解,塔拉灘草原的10個村民委員會、24個社,313戶978名貧困人口去年脫貧后走上鄉村振興道路。
“在利好政策鼓舞下,去年海南州新能源產業累計完成投資175.14億元。光伏行業稅收首次超過水電行業,光伏園區企業2021年實現稅費收入9.41億元,占全州稅收收入43.77%。”國家稅務總局海南州稅務局副局長馬成勇表示,塔拉灘上“追光逐日”的小巨人,將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更大貢獻。(來源:經濟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