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綠色產業發展園區,光伏電站工作人員查看電池組件。該園區規劃總面積為3028.5平方公里,分新能源發電區(光伏發電園、風力發電園)和工業加工制造區,不僅保護了當地脆弱的生態,綠色清潔能源也從園區源源不斷向外輸送。(資料圖片)張添福 攝
□ 本報記者 焦紅霞
□ 實習記者 吳 昊
從“十三五”期間的“脫貧攻堅”到“十四五”期間的鄉村振興,在與鄉村的美麗“邂逅”之后,未來光伏產業與鄉村的“甜蜜”故事將再次上演……
作為2021年光伏開發建設的重要模式之一,隨著屋頂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的落地實施,光伏產業無疑又肩負起“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與鄉村振興兩大國家重大戰略”的使命。
近日,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帶隊赴國家鄉村振興局座談交流時指出,能源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基礎和動力,廣大農村地區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是落實碳達峰目標、大力發展新能源的重要增長極。
光伏參與鄉村振興,目前正獲得越來越多政策的青睞,成為未來助力“三農”發展的重要路徑。“‘十四五’期間,光伏作為重要抓手,必將為鄉村現代化提供動力。”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專業副會長曾少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隨著光伏在鄉村大規模發展,預計農村將在用能領域率先實現“雙碳”目標。
“邂逅”鄉村的“2.0版”
地處六盤山區的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孟河村,屋頂上隨處可見蔚藍色的光伏板正在為當地帶來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和收益,成為村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今年4月,在國家能源局“千鄉萬村沐光行動”號召下,孟河村先行開展分布式光伏整村建設試點,包括戶用分布式光伏電站、公建屋頂光伏和光儲充一體化停車棚,總裝機容量1357千瓦。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發綠電223萬千瓦時,25年可增收400萬元。
繼光伏扶貧取得顯著成效之后,在鄉村振興的征途上,孟河村再度與光伏“牽手”。隨著國家政策不斷發力,光伏產業與鄉村振興的融合正日益緊密,這得益于“十三五”期間光伏扶貧探索的路徑和積累的經驗,光伏產業帶動鄉村發展的優勢愈發明顯。曾少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到今年2月份,光伏扶貧任務已全面完成。累計裝機容量達2636萬千瓦,惠及農戶415萬戶,每年發電收益大概達到180億元。
“我們在農村為新能源行業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模式。”曾少軍告訴記者,擁有近7億人口的農村為光伏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光伏扶貧為產業的大規模推廣和進一步促進成本降低奠定了基礎條件。“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的‘升級版’,在鄉村振興階段,光伏產業與鄉村的結合也將進入‘2.0時代’。”曾少軍說。
對此,浙江正泰安能電力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凱表示,“‘十三五’期間的光伏扶貧項目,很多是國家資金投入,而進入‘2.0時代’,更多的將是企業資金的進入,實現企業和鄉村的共同發展。”他指出,通過企業的投資,與老百姓合作開發,不僅可以給每戶村民帶來更多收益。同時,通過產業的投入,包括電站開發階段的施工和后期的運維,還可以解決農村的就業問題。
多樣化融合發展再加速
隨著光伏產業與鄉村結合進入“2.0時代”,融合發展的模式也在呈現更加多樣化的趨勢。曾少軍認為,未來,光伏產業將為農業開辟新的途徑,實現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結合,使農業實現科技化,使農民實現增收。他表示,光伏與鄉村結合的路徑將越來越多,漁光互補、農光互補、林光互補、牧光互補都在涌現,同時將實現光伏發電、農業、觀光旅游、生態保護的綜合效益,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天合光能中國區市場部負責人李韌指出,光伏+農業(包括種植、林業、畜牧業、漁業等多領域)可以兼顧生態改善、穩定收益、鄉村旅游等多方面,結合光伏發電、農業生產、生態保護和觀光旅游等,不僅提供清潔能源、就業崗位,還能創造經濟價值,改善生態環境,帶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
除了與第一產業的融合,光伏產業與建筑行業的結合,也將為光伏參與鄉村振興提供巨大的空間。據盧凱介紹,正泰提出通過屋頂的光伏電站,將每個鄉村打造為“零碳鄉村”,并作為新能源基地,向城市輸送清潔綠色能源,在實現村民創收的同時,幫助城市解決“雙碳”目標。“‘零碳鄉村’不需要占用土地資源,利用的是老百姓閑置的屋頂。”他表示,“綠色能源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通過光伏與鄉村的結合,將創造政府、老百姓、企業三贏的局面。”
隨著多樣化參與路徑的涌現,光伏參與鄉村振興戰略也將取得經濟社會的多重效益。在李韌看來,對于生態環境,光伏與鄉村的結合,將促進開展可持續的生態治理,減少土地水分蒸發量,提升植被覆蓋率。同時,光伏作為碳中和進程中的“一員大將”,也將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而對于鄉村的經濟社會,光伏產業將促進就業機會的增加,并實現屋頂等沉睡資源的“再利用”。
政策體系尚需完善
推動光伏產業與鄉村振興的進一步融合,政策發力是關鍵。李韌告訴記者,光伏產業參與鄉村振興,一直都備受政策關注。早在2018年,國家發布的《鄉村振興戰略(2018-2022年)》就將光伏視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啟動“千鄉萬村沐光”行動,鼓勵通過試點確定過網費標準,建立商業模式,實現分布式市場化交易,6月又啟動了整縣推進分布式光伏試點。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在積極出臺相關政策,山東、江蘇、山西等9省已將光伏寫入了鄉村振興的戰略規劃中。
不過,目前來看,推動光伏產業在鄉村落地的相關政策仍有待完善。曾少軍認為,光伏參與鄉村振興,不是簡單地把光伏和農村疊加,而是要推動新能源和新農業更好地融合。通過新能源推動農村發展,并且為新能源的發展提供空間。他指出,未來要完善新的政策體系,加大高新技術的研究,研發光伏農業相關的農機設備,將農業裝備和新能源真正結合起來,實現光伏產業和農業的有機結合。
在曾少軍看來,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未來應為農村提供能源的綜合解決方案。記者從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了解到,由該會統籌的《我國“十四五”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及擴大新能源應用研究課題》建議,“十四五”及今后一個時期,進一步加強農村能源規劃,促進農網改造與新能源利用,加強各級部門間協調,做大做強新能源,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村新能源工程化、規?;l展。從全方位、多角度統籌推進農網改造升級及農村新能源推廣應用,為新時代的“三農”發展保駕護航。
光伏產業為鄉村振興賦能,鄉村振興也為光伏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隨著政策的不斷發力,光伏與鄉村的“再度邂逅”,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雖然單個鄉村規模較小,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千萬個鄉村匯集在一起就會帶來很大的規??臻g,并且帶來一場‘能源革命’。”盧凱表示,未來,普通家庭既是能源的消費者,也是能源的生產者和供給者,能源消費結構將發生改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