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新能源的發展愈發備受關注。其中光伏能源更是在我們新能源發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國光伏累計裝機量已超過230GW,預計今年新增裝機量為35GW,相比2019年的30.1GW約增長14%。在逆勢增長背后,我國光伏產業也在悄然中迎來變局。
2021年,光伏產業在整個新能源領域的位置、產業鏈間的協作溝通、技術發展探索等方面,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記者采訪了隆基股份副總裁李文學,就光伏產業在2021的變革與發展進行解讀。
光伏能源將成為未來能源結構中的主流
中國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這一目標充分展現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力度與決心,也意味著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在過去快速發展的基礎上,未來十年仍要保持高速發展。
今天光伏已在中國的很多地區實現了平價上網,算上光伏的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發電成本每度電不到1毛錢,雙面發電+智能系統的推廣也將繼續提升其發電量。未來能夠在降低非技術成本上取得長足突破,實現度電成本的進一步降低。
李文學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電力存儲消納、電網結構、電力交易等各個層面都將會有新的模式出現。光伏行業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加大份額,提升它在整個能源應用領域的占比,也將是全行業共同面對的挑戰。“太陽能光伏發電是最清潔的,光照能源的充分性和獲得的便利性,以及光伏發電的成本優勢,都會讓它成為未來能源結構中的主流。”
產業鏈提質增效需要協同創新
作為擁有全球最大的單晶硅片生產能力,且全球單晶硅片出貨量第—的企業,隆基股份以發展綠色能源為使命、推動光伏產業進步為己任。其單晶硅片產能占比達到全球的45%,也是全球第一家年出貨量超過20GW的光伏企業。
光伏產業發展至今,在提質增效上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在李文學看來,產業鏈各環節、各個材料的制造工藝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認為,光伏產業提質增效,需要產業鏈上各企業之間的相互協作、交流、溝通。
根據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隆基研發投入累計10.66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5.29%;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累計獲得各類已授權專利858項。
隆基通過自身技術進步解決了摻鎵硅片成本偏高的問題,將為全行業提供摻鎵硅片產品,并承諾摻硼和摻鎵硅片同價。針對市場上各企業采用硅片尺寸不統一問題,隆基股份聯合行業六家企業,共同倡議和推出了M10尺寸硅片,將182規格作為研發下一代硅片、電池、組件產品的標準,以推動整個行業建立基于統一標準的供應鏈體系,實現裝備制造體系和客戶應用體系的標準化,減少資源浪費,有力地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提質增效。
PERC技術將依舊具有競爭力
在過去的“十三五”期間,光伏行業超額完成裝機目標,太陽能發電行業中國主導的三項國際標準引領全球產業發展,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產能多年高居全球榜首。
具體到光伏產業領域的個別關鍵技術發展,目前業內普遍認為,降本增效的核心訴求驅動電池片向高效率技術迭代。而在這個過程中,目前通用的PERC技術會不會被取代,相信將成為2021年內業內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李文學表示,PERC技術經過五六年的推廣,現在正處于成熟期,未來三五年時間,PERC將依舊是主流。“從成本、轉換效率、整個供應鏈的完善程度、設備的完備性上來說,PERC是具有完整競爭力的。”
李文學說,2021年,隆基將繼續提升產能、降低成本,通過技術研發、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來滿足市場的需求,推動產業轉型。“我們會在應用端相關領域,尋找和關注新的機會。”(新華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