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甘肅襄暉隴西光伏扶貧電站和陜西獨宜光伏電站、張坡光伏電站陸續建成投運,西北電網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億千瓦,占全國新能源裝機的四分之一。
截至2020年6月10日,西北電網新能源裝機已達10027萬千瓦,占總裝機比例達35.9%。
其中風電裝機
5347萬千瓦,
光伏發電裝機
4680萬千瓦,
風電、光伏發電超過水電成為西北電網第二、三大電源類型。至此,西北可再生清潔能源裝機占比接近50%。
西北能源資源富集,具有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全國八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兩個在西北,近三成的光伏發電在西北,是我國新能源發展的發源地之一,在全國能源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早在20世紀80年代,新疆達坂城地區就建設了我國第一批風電場。甘肅酒泉和新疆哈密風電基地分別是我國第一個開建和建成的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青海海西建成我國第一個百萬千瓦級的光伏發電群。
2008年,西北新能源裝機超過百萬千瓦,以甘肅酒泉千萬千瓦風電基地開工建設為標志,西北新能源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新能源裝機年均增速達到49%,短短12年就實現了從百萬千瓦到億千瓦的飛躍發展。
在西北新能源持續快速發展過程中,西北新能源利用率伴隨著網架、調峰、市場機制等挑戰的不斷突破而不斷提升,并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新能源高效利用道路。目前西北新能源最大發電電力已達4639萬千瓦,最大電力占比超過64%,新能源在國家能源供給、電網電力電量平衡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國網西北分部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近三年來依托大規模新能源智能管控與市場機制創新工作室,持續推進技術、管理和機制創新,有力保障了風電及光伏發電安全并網和消納,新能源感知水平、管控能力、優先調度和靈活消納水平不斷升級,引領我國高占比新能源電網調度運行管理與控制技術發展。
2019年,西北新能源電量消納達1532億千瓦時,遠超歐洲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新能源消納技術成果、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不斷擴大,為打造西北堅強清潔送端電網、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提供動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