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18點24分, 隨著首套EDI(電除鹽系統)出水化驗合格,標志著緬甸皎漂燃氣-蒸汽聯合循環電站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皎漂燃氣電站項目可研階段設計以海水為取水源,隨著大宇跨越灰犀牛工期風險上升,發電公司未雨綢繆、超前謀劃,在技術經濟、征地、環境和風險等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緊鄰電廠東側設置百川湖作為雨水蓄水池,實現八方面功能:一是調試期備用水源,二是運行期除鹽水淡水水源、節約海水淡化成本,三是電廠運行期應急水源、有利于電廠運行可靠性運行,四是為生活營地提供約17萬回填土、實現土方平衡,五是雨季機力塔冷卻水源,六是改善營地人文景觀環境,七是優化電廠和營地周邊防洪度汛環境,八是為后續擴建和水上光伏預留場地。
本次化水制水以百川湖雨水為水源,經絮凝沉淀池澄清處理、雙介質過濾器和超濾過濾、旁路海水反滲透,進入兩級淡水反滲透,和EDI;EDI系統無需化學藥劑再生,環保、可持續運行,消除當地居民對環境污染的顧慮,贏得當地政府高度贊揚。期間,發電公司有效引導、精心組織,堅守防疫管控,優化資源配置、制定科學可行的進度計劃,以專業精神“介入式、下沉式、穿透式”到安裝、調試和消缺各個環節,協調土建、安裝和調試工作面,化解施工用電、資源緊張、緬甸局勢等內外部困難,有序開展制水調試工作。
化水制水成功,是有效踐行 “風險管控永遠是第一位的”、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典范,為鍋爐水壓試驗、閉式水投運和燃機點火等創造有利條件。皎漂發電公司將持續以“海投哲學”為行動綱領,強化戰略思路、邏輯思維、目標思維和系統思維,高標準、嚴要求,全力推進2022年底聯合循環發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