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記者來到江蘇如東洋口港陽光島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碼頭,只見世界上最大的LNG運輸船——來自卡塔爾的“阿爾瑪雅達”輪已順利靠妥泊位,此次它送來的11.5萬噸LNG大約可氣化成1.6億立方米天然氣,供長三角地區居民使用4天。今年以來,該站已累計外輸天然氣超25億方。
“去冬今春151天的冬季供暖期,接收站共接卸35船300萬噸LNG,常態化保持2700萬立方米/天高負荷運行,累計為3億居民送去42億方‘暖氣’。”中石油江蘇LNG公司副總經理、安全總監繆曉晨告訴記者,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是LNG進口、儲存、加工、外輸的重要基礎設施,被稱為天然氣“糧倉”。2011年建成投產的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是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重點民生工程,同時也是江蘇沿海首座清潔能源“補給站”。
據了解,該站現有6座LNG儲罐,總罐容108萬方,存儲、氣化、外輸能力均為千萬噸級,滿庫容情況下,可儲備6.7億立方米天然氣,在冬季用氣高峰時期,能夠保障2300萬戶家庭連續1個月的用氣量。眼下,隨著氣溫逐漸轉暖,接收站進入了短暫的淡季期,這段時期內,工作人員將對站內海水泵、卸料臂等主要設備進行全面“體檢”,切實排查隱患、及時消缺,為即將到來的迎峰度夏用能高峰做好準備。
冬供暖,夏供冷,縱觀沿海能源脈絡圖,關系著萬千家庭“冷暖”的陽光島已成名副其實的“能源島”。在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西側,江蘇省首個自建氣源基地——江蘇省液化天然氣儲運調峰工程一期3座20萬立方米的LNG儲罐已全部封頂,預計2024年9月具備全站聯合調試條件,全面建成后最大儲氣能力為4.8億立方米,最大日供氣量可達6000萬立方米,可保障全省全行業3天的用氣量。在陽光島的東南角,國內首個集LNG接卸儲存、氣液外輸、裝船轉運等多業務、多功能于一體的LNG接收站項目——協鑫匯東LNG接收站項目兩座20萬方的LNG儲罐已完成承臺混凝土澆筑作業。該項目計劃于2025年上半年建成投產,達產后,預計每年能為國家管網輸送約40億方天然氣。此外,即將開工的華潤LNG接收站項目規劃建設4座20萬方LNG儲罐,設計年接卸能力超600萬噸。未來,4個重大能源基礎設施項目全部建成后,洋口港口岸年接卸周轉海外液化天然氣能力將突破2000萬噸,折合氣態天然氣約274億立方米。
坐擁江蘇1/10海岸線、全省最大灘涂以及洋口港這座天然深水良港,如東能源資源稟賦突出,多年來,不僅支持了全省三分之一的天然氣供應,還是華東電網的重要電源支撐點之一。“如東擁有亞洲最大的海上風電場群,風電裝機規模562萬千瓦,今年一季度,風力發電上網電量為34.82億千瓦時,截至目前,綠電上網已超40億千瓦時。”如東縣發改委副主任張俊介紹,自2006年全國第一個風電特許權項目在如東投運以來,該縣新能源上網電量已突破560億千瓦時,相當于2560萬個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逐風追光”盡顯好風光。在風電產業闊步前行的同時,如東還在發力新的增長點,可利用面積超10萬畝的沿海灘涂便為集中式光伏項目提供了廣闊舞臺。據了解,“十四五”期間,如東初步規劃集中式光伏總裝機規模約280萬千瓦。目前,由華能200兆瓦、華潤200兆瓦、中廣核200兆瓦3個單體項目組合而成的萬畝漁光一體復合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中,全面建成后,預計每年可向電網輸送綠色電力7.5億千瓦時。
“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作為江蘇省內最早布局清潔能源產業的城市,如東將牢記總書記諄諄囑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穩定、安全、綠色的能源供給。”如東縣委書記陳慧宇說,將加快把海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聚力構建多層次、多領域協調發展的綠色能源產業格局,奮力建設全國綠色能源示范城,勇當長三角沿海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如東發布 徐書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