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國新辦就聚焦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更好實現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舉行發布會。
國務院國資委產權管理局負責人謝小兵表示,進一步研究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前期,已經推動央企把上市公司的價值實現相關指標納入到上市公司的績效評價體系中,在此基礎上,將把市值管理成效納入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的考核, 引導中央企業負責人更加重視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及時通過應用市場化增持、回購等手段傳遞信心、穩定預期,加大現金分紅力度,更好地回報投資者。
要 點 速 覽
把市值管理成效納入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的考核
及時通過應用市場化增持、回購等手段傳遞信心、穩定預期
把優質的公司不斷向資本市場輸送
2023年度ESG報告披露要做到全覆蓋
更大力度開展信息通信、新能源、裝備制造等領域專業化整合
實施人工智能AI+等專項行動
從賦權松綁減負、強化正向激勵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給
把優質的企業不斷向資本市場輸送
在推動央企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方面, 謝小兵表示, 一是 更多地給資本市場輸送很好的標的,強化資本市場布局優化和功能發揮。 “近幾年,在A股上市了21家公司,其中14家是科創板的。同時,通過積極利用上市公司平臺進行專業化重組,一些優質資產被持續注入到了上市公司里去。初步統計,這兩年注入資產超過3000億元規模。” 謝小兵說。
二是 著力打通科技、產業和金融循環。初步統計,2023年前三季度,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投入科研資金達到2885億元,戶均7.8億元。
三是高標準做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央企上市公司牢牢把握“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要求,在滬深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質量評估中,接近一半的央企上市公司都評為A級。同時,積極擴大ESG報告覆蓋范圍,到去年已經實現了80%的覆蓋率。按照工作安排,下一步2023年度報告披露要做到全覆蓋。
四是不斷增強價值實現和市場認同。2023年,有12戶央企上市公司進行了回購,32戶得到了大股東的增持。2022年度,現金分紅比例達到44.6%,到2023年中期,20戶中央企業中期業績分紅近800億元。
數據顯示,2023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9.8萬億元、利潤總額2.6萬億元、歸母凈利潤1.1萬億元,地方監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9萬億元,實現高質量的穩步增長。 2023年末,央企境內控股上市公司市值達到13.5萬億元。
2023年,中央企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含房地產)5.09萬億元,同比增長11.4%;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2.18萬億元,同比增長32.1%,目前承擔建設的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及其他重點項目合計超過1000項。2023年,中央企業凈資產收益率6.6%,股東回報保持較好水平;全員勞動生產率78.4萬元/人;營業現金比率10.1%,全年逐月穩步提升。截至2023年底,中央企業整體資產負債率穩定在65%以內。
謝小兵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一項長期性工作,需要持續發力。下一步,將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一是繼續構建定位清晰、梯次發展的上市格局。推動企業按照“做強做優一批、調整盤活一批、培育儲備一批”總體思路,穩步做精增量,把優質的不斷向資本市場輸送,同時積極做優存量,讓上市公司在所處行業深耕細作,成為優強的上市公司,成為行業龍頭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對一些企業非主業、非優勢的上市平臺,下定決心、主動施策,堅決調整盤活。
二是持續發力提高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水平。將跟證券監管部門加強合作、加強溝通,合力推動央企上市公司的規范運作水平,進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同時,妥善化解上市公司風險,推動上市公司做資本市場誠信經營、規范運作的表率。
三是進一步研究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
更大力度開展信息通信、新能源、裝備制造
等領域 專業化整合
在推動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方面, 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財務監管與運行評價局局長、新聞發言人李冰表示, 下一步,將推動重組整合工作進一步走深走實。
一是加強統籌謀劃,提升重組整合整體成效。從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全局出發,結合“十四五”規劃落實,統籌謀劃好重組整合的主攻方向和重點任務,有計劃、有節奏地調整優化布局結構。
二是突出服務國家戰略,穩妥實施戰略性重組和新央企組建。把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等戰略,作為戰略性重組、新央企組建的著力點,持續推動國有資本“三個集中”,充分發揮國資央企“頂梁柱”和“壓艙石”作用。
三是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大力推進專業化整合。發揮中央企業引領帶動作用,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特點,更大力度開展信息通信、新能源、裝備制造等領域專業化整合,積極開辟新賽道、搶占新高地、塑造新優勢,深化產業鏈生態圈戰略合作,加快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水平
實施人工智能AI+等專項行動
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方面,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莊樹新表示, 下一步,將以央企產業煥新和未來產業啟航“兩個行動”為抓手,加快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上取得關鍵進展,在央企布局結構上實現戰略轉型。具體來說就是:謀劃推動一批重大工程,遴選戰新產業“百項工程”,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實施人工智能AI+等專項行動,抓緊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形成標志性成果;加快以技術突破支撐產業發展,加快培育啟航企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深地深海、激光制造等領域形成標志性產品;系統構建新型產業生態,創新中央企業、地方及各類所有制大中小企業合作模式,強化跨企業、跨領域協同,共建高效協同、良性發展的產業生態,加快戰新產業基金落地見效,切實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更好發揮國資央企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中的引領作用。
“五個著力”提升央企價值創造能力
在提升價值創造能力方面,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袁野表示,今年,將聚焦“五個著力”抓好工作。 一是著力提高質量效益,全力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今年年初,國務院國資委就部署開展提質增效穩增長專項行動,切實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同時,著力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強化投資者回報。加強精益化管理,以中央企業經營質效的全面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二是著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堅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兩端發力,積極布局新產業新賽道,加快傳統產業強基轉型,切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更好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三是著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建設現代新國企。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經營機制,進一步完善監管方式,提升服務效能,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增活力、強動力。
四是著力增強戰略支撐托底能力,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五是著力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
從賦權松綁減負、強化正向激勵等方面
加大政策供給
在科技創新方面,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莊樹新表示, 2024年,將強化創新驅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推動中央企業持續開展戰略研判、技術預見和對標分析,強化前沿領域技術布局,加快培育創新型國有企業,努力依靠技術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營造創新生態,更好激發創新活力動力。指導中央企業用好用足國家各類科技政策,從賦權松綁減負、強化正向激勵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給,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強化數智技術賦能新型工業化。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不斷提升持續創新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