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3 日,第十六屆 ( 2023 ) 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 ( 上海 ) 大會正式啟幕。會議期間,來自五湖四海的光伏界精英歡聚一堂,共同探討未來光伏產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 " 雙碳 " 目標已成為全球共識和大勢所趨。這個過程中,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無疑是其中的主力軍。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我國太陽能光伏行業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尤其是 2013 年以來,在國家及各地區的政策驅動下,太陽能光伏發電在我國呈現爆發式增長,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 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為 53.06GW,創歷史新高,2018 年,受光伏 531 新政影響,各地光伏發電新增項目有所下滑,全年新增裝機容量為 44.26GW,同比下降 17%。受國家光伏行業補貼、金融扶持等政策影響,2020 年及 2021 年光伏裝機量大幅回升。2020 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 48.20GW,同比增長 59%。2021 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再創新高,達到 54.88GW,同比增長 14%。

累計裝機量方面,2013 年以來,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增長迅速。2013 年,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僅為 19.42GW,到 2019 年已經增長至 204.58GW。在 2013-2019 年,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已超過 10 倍增長。截至 2021 年,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 306.56GW,同比增長 21%。

隨著傳統能源的枯竭和價格的持續上升,光伏發電將很快成為最具經濟性的電力形式。隨著城鎮化率和城鄉居民電氣化水平的持續提高,以及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居民取暖 " 煤改電 " 的大力推進,尤其在氣溫因素的作用下,冬季取暖和夏季降溫負荷快速增長,帶動了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快速增長。而光伏發電作為可再生清潔能源的一種,隨著我國用電量的不斷提升,發電需求也將不斷增長,光伏發電需求量將逐漸擴大。2014-2022 年,中國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例逐年增長,2021 年占比達到 3.9%,2022 年前三季度達到 5.1%。未來,光伏發電有望成為推動我國實現能源變革的重要引擎之一。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表示,預計今年全世界光伏新增裝機將在 350GW 左右,明年累計裝機量很可能將超過水電,2026 年將超過天然氣,2027 年將超過煤炭成為第一大能源。
面對行業發展機遇,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要使光伏成為大規模應用的新能源,在推動技術創新、提高效率的基礎上,降低成本是必然要求。光伏企業要轉變觀念,加大前端研發投入,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提升科技含量。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光伏領域未來的競爭或集中在電池片環節。電池片環節的度電成本、轉換效率以及設備更新、工藝升級等,很考驗企業的研發投入和競爭實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