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組件商股價表現黯淡 這家光伏一體化"新兵"為何大幅跑贏
第一財經發布時間:2023-04-24 09:54:30
今年至今,光伏組件廠不受資金待見,千億大廠股價全部下跌,而大硅片企業大幅跑贏產業指數。其中已經成長為行業“老兵”的雙良節能(600481.SH),今年股價表現讓所有千億大廠望塵莫及。
數據顯示,截至最新收盤日,雙良節能年內漲幅為15.3%,大幅跑贏光伏指數,后者同期跌幅為5.73%。大硅片龍頭TCL中環(002129.SH)也上漲13.9%。相較之下,“組件F4”——隆基綠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全部飄綠,分別下跌11.4%、7.72%、15.15%和25.43%,通威股份(600438.SH)微漲1.48%。
年內光伏裝機景氣度維持較好態勢,大尺寸硅片供不應求,帶動相關廠商業績表現亮眼,成為支撐股價的重要因素。根據業績預增公告,雙良節能1~3月份實現歸母凈利潤4.70億~5.20億元,同比增長288.86%~330.23%,按業績快報測算,環比增長272.33~311.94%;扣非歸母凈利潤3.70億~4.20億元,同比增長266.71%~316.27%,按業績快報測算,環比增長261.77%~310.66%。
大尺寸硅片持續放量,是推動雙良節能一季度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公司40GW單晶硅項目產能快速爬坡,規模效應逐漸體現;另一方面,高純石英砂供應短缺,單晶硅片價格堅挺,硅片業務毛利率明顯改善。
根據此前披露的年報,受益于光伏行業景氣度高升,隨著硅料、硅片等環節擴產潮,雙良節能2022年營收、凈利均創下上市以來之最。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144.76億元,同比增長277.99%;歸母凈利潤9.57億元,同比增長208.43%。
TCL中環也實現一季度業績大漲,經初步核算,公司1~3月份實現營業收入約170億~180億元,同比增長約27%~35%;實現歸母凈利潤約22億~24億元,同比增長約68%~83%。TCL中環稱,全球光伏市場上游原材料供應緊張的情況逐漸得到緩解,裝機量在波動中向好,硅片呈現結構性緊張,以210大尺寸為代表的優質產品供不應求。
在2022年雙雙創下史上最好業績的TCL中環與雙良節能,一季度業績繼續“狂飆”,但兩家公司發展方向已有明顯不同。相比TCL中環專注在硅片環節,后入行的雙良節能的產業鏈一體化布局已經干得有模有樣。
光伏組件環節直面終端客戶,目前一體化發展被市場認為是光伏產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主要是因為組件是一體化的最終落腳點。從我國光伏行業競爭格局、產業鏈地位來看,千億巨頭均為組件廠商或是已經加速布局組件業務的傳統巨頭。
根據Infolink最新數據,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太陽能、東方日升、正泰新能、First Solar、通威股份、韓華Qcells,目前是全球組件前十巨頭,其中8家來自中國,可見我國在組件環節的主導地位。
要成為巨頭,就必須有組件。雙良節能2021年正式進入光伏行業,初入行時公司把握多晶硅擴產浪潮,發揮其在節能裝備領域的先發優勢,核心產品多晶硅還原爐業務高速成長,行業市占率超過60%?;诠驹谶€原爐和節能節水設備領域的積累,2021年起,雙良節能進行了硅料、硅片和組件的產業鏈一體化布局。而前述四家千億組件巨頭尚未在一體化布局上有明顯的動作。
根據公告統計,目前,雙良節能大尺寸單晶硅片銷售合同累計預估金額已超1000億元,業務銷售方面,僅今年3月份以來,雙良節能五次披露全資子公司簽訂重大銷售合同的公告,涉及采購產品多為單晶硅片。其中,僅預計2023年度銷售金額的總計就已超過100億元。單晶方錠采購單預計2023~2025年銷售金額總計為26.02億元。
組件方面,雙良節能包頭20GW高效光伏組件一期項目(5GW),已于2022年9月實現量產。2023年4月,公司宣布中標國能龍源內蒙古200MW光伏組件項目,預計成交額3.55億元左右。另外,公司的單晶硅項目已經建設完畢,產能規模達50GW,全部投建完畢后,總產能預計為100GW。
若論還原爐與硅片業務,雙良節能儼然已是行業“老兵”,但論一體化,其還是“新兵”,單晶硅和組件業務尚未完全體現到財報端。一體化布局將如何繼續影響雙良節能的業績及估值定價,值得關注。
中國電力網:你關心的,就是我們所關注的

掃描識別二維碼,關注中國電力網
中國電力網簡介:
中國電力網于1999年正式上線運行,是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主辦的全國性電力行業門戶網站。
服務熱線:400-007-1585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電力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