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場開工到廠房封頂僅用時6個月時間,在“協鑫速度”加持下,7月1日,四川協鑫鋰電年產36萬噸磷酸鐵鋰儲能材料項目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投產。
項目位于四川仁壽經濟開發區,總投資約50億元,分三期建成,是協鑫集團有限公司在西南地區新能源產業布局中的重要一環,也將填補當地在新能源產業領域的空白。其中,一期項目總投資17億元,用地約350畝,建成投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100億元,年稅收3億元,解決就業800人。
投產儀式上,四川省眉山市市委書記胡元坤表示,眉山將錨定建設成渝地區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為目標,聚力培育鋰電、晶硅光伏、化工新材料三大千億產業,為推動眉山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據了解,磷酸鐵鋰是目前鋰電池正極材料的主流技術路線之一,技術相對成熟,在儲能領域具備明顯性能優勢。協鑫為何選擇此時進入儲能材料制造領域?眉山項目又有什么特別之處?
對此,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進軍儲能不是跟風,而是經過9年時間的醞釀,通過協鑫日本和國內研究院兩大體系多年時間的研究,以及用戶側的反復技術驗證,研發了一步物理法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領先技術。相比傳統濕法的化學工藝,采用了純物理法制備工藝合成磷酸鐵鋰材料,成本下降至傳統工藝的一半以下。
在項目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項目合成工藝中無液體原料,無廢水、廢氣產生,一舉突破了傳統磷酸鐵鋰生產制造過程的環保痛點。
“儲能難、貴、卡脖子是制約‘雙碳’進程加速推進的瓶頸問題。當前,儲能鋰電池充放電循環壽命普遍在7000次到8000次左右,對比光伏項目25年的運行周期,難以支撐好風光儲一體化整體戰略。”朱共山表示,做到“光儲同壽”提升能量密度、延長使用壽命是關鍵,而材料革命是取得關鍵突破的基礎。我們有信心通過大幅降低儲能材料成本,為儲能產業進入低成本、長壽命、高循環、高安全的發展通道而保駕護航。
來源:中國環境 記者徐衛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