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正業科技(SZ:300410)發布公告,公司擬通過控股子公司景德鎮正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與景德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項目投資合同,在景德鎮高新區投資建設年產5GW光伏組件及8GW HJT光伏電池片生產基地投資項目。項目擬分三期投建,總投資額50億元。
資料顯示,正業科技主營業務為PCB檢測設備、鋰電X光檢測設備、平板顯示模組自動化設備、高端新材料等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9億元,同比下降18.25%;實現歸母凈利潤4247萬元,同比下降73.14%。
索比光伏網注意到,2021年6月份,正業科技的實控人變更為景德鎮市國資委,正式成為國有控股企業。景德鎮市國資委入主后,對公司戰略方向進行了調整,啟動“工業檢測+新能源”雙輪驅動戰略,在景德鎮市積極布新能源產業。
隨著“碳中和”目標成為全球性共識以及“平價上網”的實現,光伏行業已經進入快速成長期。數據顯示,2022年1-8月份,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達到108GW,同比增長96%;國內新增光伏裝機容量44.47GW,同比增長102%。
與此同時,在光伏行業“降本增效”發展邏輯的驅動下,光電轉換效率更高的TOPCon、HJT等N型電池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產業化進程愈發提速。根據CPIA的預測,2022年N型電池市占率有望從2021年的3%提升至13.4%,預計至2025年將接近50%。
目前,HJT受銀漿成本和設備成本高企的影響,經濟性略顯不足。像通威股份、隆基綠能等行業龍頭均表示,在1-2年內不會上馬HJT產能。不過,HJT相比于TOPCon具有極限轉換效率高、衰減率低、雙面率高、溫升系數低等優勢,同時非常適合與IBC、鈣鈦礦等制成極限轉換效率超過30%的疊層電池,因此也被業內普遍看好其未來的發展。
可以看出,當下的電池片環節正處于技術窗口期,尤其是HJT領域,眾多光伏巨頭尚未進行大規模擴產,因此也給了像正業科技這樣的“跨界者”以機會。而縱觀光伏行業的技術變遷,擁有先發優勢的企業往往能夠享受超額利潤。
公司表示,本次項目投資合同的簽訂符合公司的“工業檢測+新能源”雙輪驅動戰略。后續項目落地,將促進公司的業務發展和產品延伸,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