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海螺水泥(SH:600585)發布公告,公司擬投資50億元用于發展光伏電站、儲能項目等新能源業務,實現下屬工廠光伏發電全覆蓋,預計到2022年底,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可達1GW,年發電能力10億度。
公司表示,公司于2021年8月收購了安徽海螺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進軍新能源領域。本次投資計劃有助于加快本公司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打造新的產業增長極,同時踐行綠色發展戰略,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有關政策要求,推動本公司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海螺水泥成立于1997年,主要從事水泥及商品熟料的生產和銷售,是全球水泥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目前公司以2075億市值位居A股水泥行業第一位。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17億元,實現凈利潤224億元。
資料顯示,水泥在生產過程中因石灰石等原材料碳酸鹽分解(約占 60%-70%)與燃料燃燒(約占30%-40%),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根據數字水泥網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水泥行業碳排放約13.75億噸,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約13.5%,在工業行業中僅次于鋼鐵(15%)。
同時,在水泥的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能源。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水泥行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而在海螺水泥2020年熟料綜合成本中,煤炭及動力占比高達51%。
2021年,受到“能耗雙控”監管趨嚴的影響,部分水泥大省紛紛展開限電措施,水泥企業不得不停產停工,行業供給愈發緊張,這也導致水泥價格從2021年9月份開始快速上漲,單月漲幅超過50%。
水泥行業作為高碳排、高耗能行業,是“碳中和”目標下的重點碳減排行業,尤其是在“能耗雙控”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清潔能源達成“能耗雙控”指標以及逐步減少碳排放,就成為了決定企業未來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本次海螺水泥斥巨資開展新能源業務,不僅能夠積極響應國家的“雙碳”戰略目標,還能夠切實提升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為整個水泥行業指明了“碳中和”背景下的發展方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