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光伏 > 行業要聞

    政策引導使用未利用地建設光伏項目 加速企業“光伏+”進程

    證券日報發布時間:2023-01-10 09:10:29  作者:郭冀川

      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統籌支持新能源發展的用地用海政策。發展新型能源體系是推動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戰略選擇。我們將研究出臺支持和規范光伏發電產業用地的政策,引導和鼓勵大型光伏發電項目使用戈壁、荒漠、荒灘等未利用地建設。研究制定光伏、風電用海管理政策,推動海上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引導海上風電向深遠海布局。

      沙利文大中華區執行總監徐彪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政策引導使用戈壁、荒漠、荒灘等未利用地建設大型光伏發電項目有利于提高光伏項目的經濟性,同時還可以帶來很好的附加生態價值和產業價值。

      上市公司搶抓政策紅利

      光伏用地一直是光伏電站投資的主要約束條件之一。一方面光伏電站為提升發電效率,需要更多的土地放置光伏板;另一方面,光伏項目違規占地的現象時有發生,相關政策也多次明確,光伏項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河道、湖泊、水庫等。

      中泰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冬偉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光伏產業得益于政策推動和產業技術進步,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光伏產業鏈格局有望在2023年發生變化,一方面隨著硅料供給格局的打開,利潤有望從上游向中下游產業鏈轉移;另一方面政策推動戈壁、荒漠、荒灘等未利用地建設,將有效解決用地資源緊張問題,加速光伏新項目落地。

      據悉,第三批大基地項目已于2022年下半年正式啟動申報,仍以戈壁、荒漠、荒灘等地區為重點。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預計,第三批大基地項目不晚于2023年上半年開工建設,2024年底前并網。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作為“十四五”清潔能源發展的重中之重,包括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在內的多個大基地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隨著政策推動對未利用地建設和海上光伏開發,將為光伏行業提供新的增量空間。

      2023年1月3日,山東省委、省政府發布《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提出建設“環渤海”和“沿黃海”海上光伏基地,在具備條件的海域開展漂浮式海上光伏示范,打造“風光同場”海上清潔能源開發模式。據已公示的項目情況,有隆基綠能、明陽智能、萬華化學、中國廣核等多家上市公司參與山東省海上光伏項目建設。

      “光伏+”成企業必選題

      為積極穩妥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是一個重要方面。從目前大基地項目建設情況來看,體現了新型能源體系的落地,新項目多采用互補模式建設,如風電與光伏的能源互補、光伏與儲能、制氫結合等,以及光伏和其他產業的協同。

      例如近期開工的庫布其基地項目,這是在未利用地開發建設的全球最大規模風電光伏基地項目,構建新能源發電、生態修復、幫扶利民、生態旅游、荒漠治理等多位一體的循環發展模式,是我國首個開工建設的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項目。

      祁海珅表示,光伏與農業、林業、生態修復產業結合,能拓寬光伏項目的應用場景、提高經濟效益,尤其是戈壁灘、深陷區“陽光”轉型,帶動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資源有效利用,還能解決光伏項目用地問題。這種新型能源體系的綜合利用趨勢,將在未來幾年越發凸顯,也意味著“光伏+”已經成為企業的必選題,光伏企業不僅僅是制造業企業,還必須有多產業運營協同能力。(記者 郭冀川)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