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山東省濟南市科學技術局發布關于對市十八屆人大一次會議第20220104號“關于在濟南地區加快實施光伏光熱等低碳戰略布局的建議”的答復,表示將加大對綠色低碳領域支持力度,特別是進一步增大對光伏光熱等項目的支持,為濟南市碳中和碳達峰貢獻科技力量。
一是進一步優化科技平臺。繼續營造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和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節能低耗技術示范的資金支持,鼓勵企業增加對高新技術產品開發和節能降耗技術研發的資金投入。
二是組織申報國家、省科技計劃項目,爭取更多的國家省級計劃資金扶持。聚焦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組織引導各類園區和企業強化自主創新投入和創新載體建設,整合優勢科技資源,結合國家、省級項目申報重點,積極組織企業申報國家、省級重大項目的申報。
三是加大應對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推動市級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實施“揭榜掛帥制”,聚焦“十大千億”產業和新舊動能轉換重點產業,針對我市1—3年內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點、痛點、“卡脖子”技術、重大研發需求開展攻關,第一批揭榜掛帥重大科技榜單征集工作已啟動,繼續對新能源、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生態保護修復、協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等領域,加強關鍵、共性和先進適用技術的研發。
詳情如下:
對市十八屆人大一次會議
第20220104號建議的答復
趙青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關于在濟南地區加快實施光伏光熱等低碳戰略布局的建議”收悉,現結合我局工作職能答復如下:
市科技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綠色技術領域,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低碳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積極打造“科創濟南”品牌、加快推進“強省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支持我市企業開展綠色低碳創新研究
一是持續開展高成長性科技企業梯次培育工作,加大研發投入補助。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達439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5792家,2021年共為企業發放高新技術企業市級財政補助資金3.25億元,發放市級研發補助資金1.86億元,支持企業開展節能低碳新技術、新裝備研發并開展應用。
二是推進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北方中心建設。齊魯中科碳中和研究院3月份完成事業法人單位注冊。使用自主研發的中精度CO2監測儀在全國首批16個碳監測試點城市中率先完成網格化CO2監測網絡布點并連續運行4個半月,成功獲取了全市高、中、低濃度帶的分布實況;完成中紅外量子級聯激光閉路二氧化碳分析儀及CO2廓線激光雷達電路設計與論證,有望在濟南實現這兩類型儀器的國內首套次業務化運行,為碳監測提供急需的溫室氣體高精度高分辨率監測數據;已聯合濟南生態環境站申請城市大氣溫室氣體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規范。
三是扎實推進“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實施。泰山鋼鐵集團加氫母站投入運營,可覆蓋周邊150公里范圍氫能汽車用氫需要。明泉集團副產氫制氫項目已初步具備竣工條件,近期可實現與公交加氫站的聯調聯試。組織泰山鋼鐵集團參與了由山東國創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牽頭申報承擔的國家和省重點研發計劃“氫能技術”重點專項。山東賽克賽斯氫能源有限公司牽頭建立了山東省PEM制氫儲能制造業創新中心,山東氫谷新能源技術研究院聯合山東特檢集團共同建設“山東省燃料氫服務技術標準創新平臺”。全市加氫站達到4座、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達到60輛。
四是支持光伏項目研究與產業化示范。一是支持山東光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水面建設耐腐蝕高性能光伏電站的施工工藝”(項目編號:201711192),給予后補助資金30萬元。項目研發了水面建設耐腐蝕高性能光伏電站的施工工藝,確定了太陽能電池組件最佳傾角優化設計方案,確保每個光伏電站方陣充分接受光照;選用了高密度的聚乙烯作為浮體架臺,能耐大多數酸堿侵蝕;光伏電站方陣組四周通過纜風繩固定到岸基附件的滑動安裝于立柱的滑塊上,因此隨著水面的高度變化,纜風繩可以通過滑塊上下自動調整高度位置。項目產品具有完備的應用前景,市場潛和企業潛力較大。二是支持山東奧太電氣有限公司的“分布式光伏系統研發及大規模集成應用”(項目編號:201913008),計劃今年撥付后補助資金。項目實現了分布式光伏系統的研發與應用,完成了高效智能光伏并網逆變器設計、分布式系統設計、大規模集成應用設計。在弱電網高低電壓穿越、三電平DPWM智能控制算法、峰值反饋技術、主動+被動智能防孤島技術、智能IV掃描等方面具有創新性,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及發電效率,保障了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大規模集成應用;項目產品已規?;a,產品通過了中檢集團南方測試股份有限公司的檢測,并已推廣應用。
二、支持我市企業爭取建設省級創新平臺
近年來綠色低碳先后獲批組建2個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山東省生態環境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綠色產業與環境安全創新創業共同體)、2個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山東省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山東省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技術創新中心)、3家環保領域企業獲得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備案。2022年新備案環保領域濟南市重點實驗室8家。
三、積極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創新項目
一是積極爭取度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近三年環保低碳領域獲得立項14項,共獲得資金支持14615萬元,平均每個項目獲得支持資金超過1000萬元;
二是組織濟南市社會民生專項申報、評審,近三年來立項支持項目32項,其中環保低碳領域項目8項,驗收通過后給予后補助支持,極大的增加了我市企業科研積極性。
三是發布《濟南市水污染防治技術指導目錄》《濟南市綠色低碳技術成果目錄》。我局面向全市公開征集水污染防治相關技術成果,并組織行業專家進行評估論證。2017年—2020年連續4年發布《濟南水污染防治技術指導目錄》,共發布65項先進適用技術成果;2021年開始組織《濟南市綠色低碳技術成果目錄》評審,《2021年濟南市綠色低碳技術成果目錄》包括24項先進適用技術成果。每期均詳細介紹了各項技術的具體內容、應用的典型案例、技術咨詢單位信息等,方便使用者查閱掌握整體情況和進行技術對接。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對綠色低碳領域支持力度,特別是進一步增大對光伏光熱等項目的支持,為我市碳中和碳達峰貢獻科技力量。
一是進一步優化科技平臺。繼續營造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和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節能低耗技術示范的資金支持,鼓勵企業增加對高新技術產品開發和節能降耗技術研發的資金投入。
二是組織申報國家、省科技計劃項目,爭取更多的國家省級計劃資金扶持。聚焦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組織引導各類園區和企業強化自主創新投入和創新載體建設,整合優勢科技資源,結合國家、省級項目申報重點,積極組織企業申報國家、省級重大項目的申報。
三是加大應對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推動市級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實施“揭榜掛帥制”,聚焦“十大千億”產業和新舊動能轉換重點產業,針對我市1—3年內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點、痛點、“卡脖子”技術、重大研發需求開展攻關,第一批揭榜掛帥重大科技榜單征集工作已啟動,繼續對新能源、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生態保護修復、協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等領域,加強關鍵、共性和先進適用技術的研發。
濟南市科學技術局
2022年6月30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