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3日62.77元/股的高點以來,通威股份的股價在五個月的時間里已經下滑了近40%。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公司2021年靚麗的經營業績——2月13日,通威股份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經初步核算,2021年度實現營業收入666.02億元,同比增長50.68%;實現歸母凈利潤82.03億元,同比增長127.35%;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83.82億元,同比增長248.03%。
據此測算,當前通威股份的靜態市盈率僅為20倍,而根據Choice數據顯示,光伏板塊的靜態市盈率和滾動市盈率的中值分別達到79倍和58倍。作為光伏行業硅料和電池片環節的雙龍頭,經營業績的成長性又極強,當前的估值水平顯然與其市場地位不相符。
就市場地位而言,公司2021年末硅料和電池片的設計產能分別達到約18萬噸和55GW,兩項數據均為行業第一,預計到2022年末將分別達到33萬噸和77GW,公司的規模壁壘顯著。此外,公司創行業記錄的120億元可轉債預計將于近期上市,屆時公司的硅料產能優勢將進一步得到提升,產業鏈布局亦將愈發完善。
結合業績快報中披露的經營數據來看,公司2021年硅料出貨量高達10.77萬噸,要知道當年全球設計產能也不過約78萬噸,有效產能估計在40-50萬噸左右,公司的全球市占率已經超過20%。此外,自2016年以來,公司硅料出貨量從1.21萬噸提升到10.77萬噸,近五年復合增長率更是高達55%,顯示了極佳的市場競爭力。
除了規模優勢以外,公司亦擁有顯著的技術壁壘。在硅料領域,公司基于改良西門子法技術路線的“第六代永祥法”能夠有效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耗以及硅耗,在行業內早已形成了顯著的成本壁壘。結合財務數據來看,即使是在2018-2020年的硅料下行周期中,公司的硅料業務毛利率仍然保持在28%以上,其它年份則穩定保持在35%以上,行業內無出其右。在電池片領域,公司在N型電池技術的研發上一直處于領先地位,憑借強大的綜合實力,公司在TOPCon、HJT兩大主流領域均有深度布局,且是行業內第一家擁有GW級HJT電池中試線產能的企業。
此外,作為一家主營業務橫跨農業和光伏兩大行業、控股子公司近百家、員工人數超過2.5萬人的大型集團性企業,公司擁有著極強的經營管理能力。結合財務數據來看,公司近些年盈利能力呈顯著上升趨勢,除了綜合毛利率受業務多元化程度較高的影響保持相對穩定外,營業費用率亦呈下降態勢,從2016年的10.31%下降到2021Q3的9.17%;同時,公司憑借在供需兩端強大的議價能力,現金循環周期常年保持為負數,營運能力極佳,經營性現金流水平為行業最佳。正是憑借穩定的盈利能力以及卓越的經營效率,公司在近些年產能規模大幅提升的情況下,資產負債率卻一直穩定保持在50%-60%之間,財務風險在行業內屬于較低水平。
放眼2022年,雖然硅料價格進入下行趨勢已經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但也并不是一蹴而就,且在強勁市場需求的支撐下,下跌空間也有限。因此,通威股份在2022年硅料產能翻倍的情況下,出貨量的增加完全能夠支撐公司經營業績的增長。此外,隨著產業鏈上游產品價格的下降,公司電池片業務的盈利能力也將得到修復,繼而對公司整體業績的增長做出貢獻。當然,受到2021年基數較高的影響,業績增速或許無法維持在100%以上,但作為歸母凈利潤規模超過80億的通威股份而言,50%的業績增速就意味著40億元的絕對數增長,已經非??捎^了。
綜上所述,通威股份擁有極為優秀的基本面,同時又坐擁極為景氣的光伏行業,目前的估值水平顯然與其真實價值不符。雖然說目前公司在硅料領域面臨著顆粒硅的競爭壓力,但顆粒硅仍有待市場的驗證,至少在中短期之內,公司的龍頭地位依然穩固,經營風險相對較低。
當然,光伏行業作為資本密集型的制造業行業,市盈率水平本就不高,但對于行業中擁有較高業績增速、競爭壁壘顯著的頭部企業,市場往往會給予一定的估值溢價。一般而言,處于成熟期的制造業企業的市盈率在10-20倍之間,但行業中的頭部企業往往能夠獲得一定的估值溢價,比如已進入成熟期、同樣是BG端業務且同屬制造業范疇的安防行業龍頭企業??低暤氖杏室恢碧幱?0-40倍之間。對于處于成長期行業的制造業企業,市盈率水平一般在30-40倍之間甚至更高,而反觀基本面如此優秀的通威股份,20倍的市盈率水平,真的不可思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