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收回安裝成本,后期發電成凈收益

自家安裝屋頂光伏,自發自用還可以將多余的電量賣給電網盈利。預計4-6年收回安裝成本,而光伏組件使用壽命,至少在20-30年以上,后期的發電收益就成了凈收益。如果村民不想前期投入過大,也可以選擇與廠商共建分成的模式。
分布式光伏加速落地,裝機量大幅增長

今年國家屋頂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的政策為分布式光伏發展按下了加速鍵。2021年上半年我國新增光伏并網容量13.01GW,其中分布式光伏7.65GW,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量同比增長97.5%,戶用光伏首次超過集中式,成為新增裝機的主要來源。
光伏發電進入平價時代,智能化運維降本增效

隨著我國光伏發電規模的增長和技術的進步,目前光伏發電的成本已經大幅下降。此前國家發改委表示,2021年起對新備案集中式光伏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中央財政不再進行補貼,實行平價上網。
大規模光伏電站的建設給運維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必須采用更多智能化的設備和手段。利用組串逆變器采集的電流和電壓,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和算法,10分鐘之內可以判斷整個光伏組串的故障情況。把傳統的光伏電站變成智能化的光伏電站,從而可以實現發電量提升3%以上,運維效率提升50%以上。
光伏跟蹤支架每天隨著太陽變化多次自動調整角度,讓光伏板獲得盡可能多的光照,相對于傳統的固定支架,發電量提升10%以上。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 王世江:
通過優化光伏電站的建設方式,或者改變它的運營方式,把發電量提升上去,同時投資成本降低,光伏發電度電成本還會持續下降。
組件擴產原料漲價,光伏產業鏈需協同發展
成本下降,平價上網,光伏發電的競爭力不斷增強,隨著光伏市場對新增裝機的需求猛增,上游組件生產供不應求。
近十年來光伏組件的成本下降了近90%,組件廠商持續擴產,但同時,由于產業上游硅料價格大幅上漲帶來的壓力,上半年組件整體擴產的速度同比有所放緩,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應更加同步。

相對來說,電池組件建設周期短,風險小,擴產速度和節奏相對更快,光伏產業形成一個金字塔形的產能結構,硅料環節最短缺,組件產能相對富余。
根據預測,十四五時期光伏每年新增的裝機量可能達到70GW,在龐大市場需求帶動下,光伏組件成本有望繼續下降,當前的原料價格壓力屬于短期影響因素,產業規模仍將保持增長。有機構預測,未來三年,光伏組件設備的市場規模合計可達255億元。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 王世江:
原料價格上漲可能在今年的三四季度或者明年就會慢慢回歸到正常水平,未來組件成本很有可能降到每瓦1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