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光伏 > 國內新聞

    2024年光伏行業洗牌加速

    中國電力網發布時間:2024-01-22 14:20:38
    作為“新三樣”之一,我國光伏電池行業出口前景廣闊。

    1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就2023年全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時表示,以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離子蓄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達到29.9%。

    “海外市場需求一直保持可觀和穩定的增長,我們預期2024年海外市場光伏新增裝機按比例有15-20%的提升,這對于任何一個行業來說都是比較樂觀的增長。”彭博新能源財經光伏分析師譚佑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不過,光伏行業今年也陷入了“產能過剩”與“價格戰”的風波之中。在企業端,隆基綠能、TCL中環等龍頭企業紛紛發出提醒。在政府端,亦有多項會議提及光伏產能過剩矛盾。

    2023年12月11日-12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工作重點。2023年12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五條政策措施,第一條就是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

    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先進的光伏產能仍然吃香。2023年12月29日,深交所官網顯示,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已獲受理,該公司計劃IPO募集資金25億元,其中20億元用于年產14 GW N型TOPCon單晶電池和20 GW單晶組件項目。

    “逆勢”擴產的N型電池,正是業內認為推動光伏行業產業更迭的新興力量。中環新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余竹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N型電池崛起、P型電池逐漸被淘汰是大勢所趨。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行業內低效產能過時、高效產能依舊稀缺,產能過剩問題要辯證看待。

    但是,也有觀點認為技術轉換并不是造成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技術)轉換是一個過程,但不是這種過程造成過剩。”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光伏行業并非結構性過剩,而應該被稱作“節點性過剩”。產能在當下的時間節點上確實過剩,但對于未來的需求而言微不足道。

    無論是結構性過剩還是節點性過剩,都不可避免地在2023年令光伏行業經歷上游成本下降、營收大幅增長的紅利期,也迎來了價格大幅下降、低端產能過剩的陣痛期。2024年,優勝劣汰的競爭無疑將愈演愈烈。

    產能過剩,節點性還是結構性?

    在2023年12月舉辦的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表示,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預測345-390GW,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預測為160-180GW。據央廣網報道,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表示,2023年年底我國光伏全產業鏈有效產能在700吉瓦以上。

    這意味著,即便我國光伏產業能夠供應全球光伏裝機需求,有效產能利用率也約為49.29%-55.71%。

    現實情況是,我國光伏出口略有下降態勢。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我國出口太陽能電池數量(按萬個為單位計算)同比增加42.4%,金額增加1%。但是,2023年11月,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繼續保持下降態勢,硅棒、硅片、電池、組件出口合計29.32億美元,同比減少23.2%,環比減少5.1%,是近兩年來的單月最低。

    光伏出口面臨貿易壁壘風險。歐洲是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的重要市場,目前正在對其本土光伏產業進行大力支持。2023年3月,歐盟委員會正式公布《凈零工業法》和《歐洲關鍵原材料法案》,計劃到2030年將光伏和電池等關鍵綠色工業的本土產能提高到40%。

    此外,海外光伏組件高庫存問題也在發酵。此前,歐洲調研機構EUPD Research在發布的報告中預測,2023年底,歐盟倉庫中將有大約65GW未售出的太陽能電池板。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光伏產品出口歐洲面臨貿易壁壘的風險不大。

    “光伏供應鏈的價格暴跌將大幅度影響歐洲、印度的投資和發展本地供應鏈的意愿。”譚佑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歐洲本質上是一個50GW量級的市場,庫存方面按照比較長的時間節點來看也不影響總體出口量。因為歐洲庫存也是從中國出口的組件,只是提前透支了一部分需求。

    在產能利用率不高、出口略微走低的情況下,光伏行業陷入了產能過剩爭議。有觀點認為,當下中國光伏行業正處于“節點性過剩”階段。

    “過剩(的原因)還是生產過多,裝的人少,不可能大家等著新的(技術產品)出來才裝。”林伯強說,當某一種新的產品接受市場的考驗,價格沒高很多,但質量好很多、效率高很多,那它就會替代舊產品,但這是個漸進的過程,而不是突然間發生的。林伯強認為,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是投資太多,下游一時承接不了。

    有觀點認為,光伏行業處于結構性產能過剩狀態。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歷年來光伏行業產能利用率普遍處于50-60%水平。而且,光伏產業正處于從P型電池產能轉換到TOPCon、HJT等N型電池產能的過程中。在產能更迭的過程中,過剩產能主要為低效電池產品的產能,即P型光伏產能。

    “我們認為,主要是結構性的產能過剩,產業每個環節整體產能的提升速度遠高于未來光伏裝機需求的提升。另一方面,今年遇上了N型新產能快速投放成為主流,P型產能逐步退出的節點。”譚佑儒說。

    從數據上來看,與P型太陽能電池板相比,N型太陽能電池板的效率更高,有更高的功率輸出和更大的發電潛力。據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測算,P型單晶硅(PERC)電池理論極限效率為24.5%,而在N型電池中,HJT和TOPCon的理論極限效率則分別達到28.5%和28.7%。此外,正面無柵線遮擋的N型XBC電池理論極限效率為29.1%。

    “對于任何一個行業來說,適當的產能過剩和適度競爭,才能推動技術進步,否則永遠供不應求,企業就會懈怠。高效的產品永遠不夠,低效的產能永遠過剩,這就是市場。”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

    從市場價格來看,這場新舊產品替代的淘汰賽已經開場。2023年10月,華電集團總規模9GW的第三批光伏組件集采中,有41家企業參與投標,其中一家光伏廠商的P型組件報出了0.9933元/W的最低價,這是光伏組件報價首次跌破1元/W。與2023年初1.8元/瓦至1.9元/瓦的價格相比,光伏組件價格已經“腰斬”。

    光伏企業的紅利與挑戰

    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是光伏制造的重點關注環節,其中光伏組件是光伏電池的核心部件。在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公布的2023中國能源企業(集團)500強榜單中,全球光伏組件CR5有排名39的隆基綠能、排名46的晶科能源、排名57的天合光能、排名69的晶澳科技、排名112的阿特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企業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發現,在五家企業中,晶科能源是唯一一家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以翻倍速度增長達225.79%的企業,且該季度其營收、銷售凈利率也分別同比增長62.53%、100.45%。在此過程中,N型TOPCon電池銷售占比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晶科能源三季度報告顯示,其收入和盈利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的原因之一是公司在N型TOPCon領域有著持續積累。

    財報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出貨結構中N型占比持續提升。截至三季度末,其已投產的N型TOPCon電池產能超過55GW,大規模量產平均效率達25.6%。其預計截至2023年末,單晶硅片、電池、組件產能分別將達到85GW、90GW和110GW,其中N型產能占比將超過75%。

    此外,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也在財報中強調了N型電池重要性。在三季度報中,天合光能表示,受益于自產N型硅片產能的逐步釋放,公司組件產品的綜合成本進一步下降,組件業務盈利能力提升;晶澳科技表示,在報告期內N型電池產能逐步釋放,滿足市場對高效產品需求,提升公司盈利能力。阿特斯則在2023半年報中表示,新增光伏電池產能均采用N型TopCon技術,滿足全球客戶對N型高效組件的需求,提升公司N型產品的市場份額。

    即便同為N型電池,也存在差異化的技術路線。N型電池技術主要分為TOPCon(全稱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 solar cell,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技術)、HJT(全稱Heterojunction Technology,異質結技術)和XBC(全稱X Back Contact,各類背接觸電池)技術。

    其中,TOPCon已被認定是市場主流。平安證券研報指出,TOPCon技術憑借優越的經濟性與性價比,已逐步確立光伏電池組件擴產主流地位。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碳中和目標下的風光技術展望》顯示,TOPCon技術在新一輪的光伏擴產周期中占據了新增產能的主導地位。

    “TOPCon在量產規模上大幅度領先HJT至少一個數量級,在設備成本和生產成本控制上也有明顯的階段性優勢。”譚佑儒表示,BC電池技術目前還是主要針對屋頂光伏等應用場景,在技術發展路線上可以和TOPCon或者HJT電池技術進行疊加,但是生產上更為復雜。

    行業龍頭公司隆基綠能選擇深耕的路線,就是BC電池技術。2023年9月,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在公司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宣布,接下來公司的大量產品都會走向BC技術路線。

    在光伏行業中,隆基綠能是為數不多押寶N型BC技術并占據了技術優勢的企業。2023年12月,隆基綠能發布消息稱自主研發的背接觸晶硅異質結太陽電池(Heterojunction Back Contact,HBC)獲得了27.09%的電池轉換效率,創造單結晶硅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新世界紀錄。

    目前,隆基正加大研發力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隆基的研發費用為6.37億元,同比增長101.58%。前三季度研發費用為16.13億元,同比增加8.35億元,同比增長107.33%。財報還顯示,隆基更高性能的HPBC pro電池產能預計將于2024年底開始投產。

    2024年1月13日,國聯證券發布研報表示,其認為通過HJT、BC等新技術規模落地尋求差異化出口是主要方向,將帶動N型晶硅及輔材產業鏈加速成型。不過,從市場選擇方向來看,BC電池技術與HJT電池技術仍然任重道遠?!吨袊贾泻湍繕讼碌娘L光技術展望》指出,目前BC電池技術、HJT電池技術與TOPCon技術相比,在成本上稍顯劣勢。

    “一個比較好的技術創新必須有成本競爭力,這就是市場的考驗。”林伯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隆基對BC技術很有底氣,但最重要的是它要贏得市場的認可。林伯強認為,產品比別人的好還不夠,還需要在性價比上有競爭力。

    譚佑儒表示,中短期來說,在今年以N型為主的市場環境里,隆基在電池片環節能夠提供多少N型電池產出值得關注。

    優勝劣汰陣痛期

    在光伏產能建設變革的過渡期,擁有先進產能的光伏企業將搶先賺到技術紅利,而不具備技術優勢的中小廠商,卻極易在激烈的價格戰下陷入危機。

    “很多死掉(的企業),就是因為把這個戰線搞得過長、盤子布得太大,資金鏈斷了。”林伯強說。

    譚佑儒認為,技術快速的更新換代更加考驗企業的資本管理和技術積累,行業資源可能會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集聚。據央廣網報道,2023年底,頭部企業的開工率仍然普遍比較高,在90%以上。而小廠的開工率則快速下降至30%至40%。

    極端的成本壓榨與生存壓力下之下,光伏組件市場出現產品良莠不齊的亂象。2023年10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在其官方公眾號上發布了一則“關于征集《光伏組件功率規范誠信標定和溯源自律公約》簽訂單位的通知”。該通知指出,近段時間以來,不斷有企業向協會反饋,行業內組件功率虛標亂象有所抬頭。

    此外,光伏行業還面臨著廢棄光伏組件難回收的問題。在光伏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的當下,光伏組件回收問題正在遭受更大的挑戰。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預測,從2025年起,我國將開始產生大批量的退役光伏組件,2030年廢棄光伏組件將達到150萬噸左右,2050年將達到2000萬噸。2023年4月,在第十四期“綠金匯”沙龍上,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太陽能領域技術總監鐘大龍表示,隨著土地資源利用的緊張程度,很多企業在考慮準備更換更高效的組件。

    不過,光伏行業仍存在不完善的回收制度和不規范的回收現狀。第十四期“綠金匯”沙龍上,生態環境部固管中心綜合業務部主任侯貴光表示,光伏組件報廢大潮會提前到來,技術、標準、管理政策方面空白較多。對于報廢光伏組件涉及的混合物和相關的元素排放問題沒有專門的規定。拆解過程中,對環境風險管控還處于探索階段,沒有相關成熟的標準出臺。

    “因為成本原因,合規處理企業無法和這些企業進行競爭,所以絕大部分廢棄組件流入不合規處理企業。”一位不愿具名的合規光伏組件回收企業從業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合規處理企業在拆解成本、研發成本、環保成本上都有著成本劣勢。例如,不合規的焚燒成本很低,合規分解成本較高。合規企業還需要對裝備及工藝進行研發迭代,持續投入。

    在環境方面,不合規企業不規范的流程將造成更大的污染。“合規企業會對背板EVA膠膜等進行回收,不排或少排。非合規企業直接焚燒,只取其中的部分,其他排放掉。”上述從業者表示,希望未來合規處理企業能夠得到足夠合適價格的貨源,同時有一些資金及政策的扶持。

    1月11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促進廢舊風機葉片、光伏組件、動力電池、快遞包裝等廢棄物循環利用。2023年7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于促進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從技術研發、資金和政策、標準規范體系健全、培育重點地區和企業等方面給予支持。

    技術更迭、價格戰、產能過剩的漩渦之中,光伏行業走向成熟,光伏企業則正在經歷一段變革中的陣痛。從價格大跌的硅料,到N型組件技術路線的抉擇,再到廢棄光伏組件回收……在2023年打響淘汰賽后,2024年的光伏行業,正在迎來更激烈的技術創新、市場競爭與更完備的產業規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