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光伏 > 國內新聞

    企業最高1億、分布式光伏0.3元/瓦!《常州市推進新能源之都建設政策措施》出臺

    中國電力網發布時間:2023-01-29 08:12:26

    來就獎!升級重獎!發展還獎!

    1月28日

    全市新能源之都建設推進大會召開

    重磅出臺

    《常州市推進新能源之都建設政策措施》

    堅定不移朝著實現“兩個萬億”目標和

    加快建成

    引領長三角、輻射全國、全球有影響力的

    新能源之都邁進

    產業發展

    1、加快項目招引建設

    招引領軍型、旗艦型項目和小而美的專精特新項目,招引與新能源領域關聯的裝備、新材料及化合物半導體項目。

    引薦人獎勵

    ① 先進制造業、總部經濟等項目:按新注冊設立的獨立法人企業投產1年內地方貢獻總額的3%獎勵,單個項目最高獎勵500萬元;分期建設的,按一期地方貢獻獎勵。

    ② 三新經濟項目:按新注冊設立的獨立法人企業投產1年內地方貢獻總額的20%獎勵,單個項目最高獎勵500萬元。

    2、龍頭骨干企業培育

    ◆ 企業晉級獎

    ◆ 投入技改獎

    列入常州市重大項目庫、技術設備投入超億元技改項目庫的項目,在竣工或投產后最高按照設備投入的12%獎勵,經工信部門認定為新能源鏈主項目的,再提高10%的獎補比例,最高1000萬元。

    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實施設備投入5000萬元以上的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示范性技改項目,參照以上政策執行。

    3、推動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

    支持創建“燈塔工廠”,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

    對新認定的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

    對新認定的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省級示范智能車間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

    對利用自有資金改造、投資超1000萬元的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項目,按智能化設備及工業軟件投入不超過5%進行獎勵、最高200萬元。

    技術創新

    4、支持企業技術攻關、標準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

    鼓勵企業參與標準制訂最高獎勵

    對主導制訂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的企業,分檔擇優給予最高100萬元、50萬元和20萬元獎勵;

    對新承擔國際、國家和地方標準化專業技術組織秘書處工作的企業,分檔擇優給予最高100萬元、50萬元和20萬元獎勵;

    對承擔國家、省技術標準創新的基地,最高獎勵50萬元;

    對獲得國家、省標準創新貢獻獎一等獎的企業,最高獎勵50萬元。

    對新認定的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最高獎勵200萬元獎勵。

    建立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每家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資金支持;

    設立中小企業專利權質押貸款貼息支持資金,對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專利權質押貸款1000萬元以下的,按同期LPR標準的50%給予貼息支持,同一企業最高50萬元。

    5、加快平臺載體建設

    對獲得國家和省立項的重大科技、產業公共創新平臺,按國家或省實到資金1:1配套支持,國家級最高1億元,省級最高5000萬元;

    對無國家和省資金支持的平臺,給予國家級最高2000萬元、省級最高1000萬元支持;

    對新遷入我市的國家級重大科技、產業公共創新平臺,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持。

    ◆ 支持共建

    由中央直屬企業、國內行業龍頭企業、知名高校院所等與地方政府共建,以諾獎獲得者、院士等知名專家及其團隊為核心的新能源領域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給予最高300萬元建設經費支持。

    對新認定的國家、省級企業科創研發載體平臺,分別給予最高200萬元、50萬元獎勵。

    支持新能源領域企業創建院士工作站,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

    ◆ 人才獎勵

    經認定的新能源領域重點企業,對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省“雙創”人才、“龍城英才計劃”頂尖人才和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年薪30萬元以上的給予最高10萬元的高薪酬人才獎勵;

    對來常工作的青年人才,實施“生活居住雙資助”政策,人才公寓3年“免費”入住,青年驛站3個月免租。

    推廣應用

    6、推動企業創新成果應用

    加快對本地企業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圍繞城市建設、民生改善、數字賦能等領域應用場景擇優支持,最高500萬元。

    支持創新產品首購首試首用,對新認定的省級、蘇錫常首臺(套)重大裝備,分別給予最高50萬元、20萬元獎勵;

    對省級、蘇錫常首臺(套)產品,實施政府首購,自認定之日起2年內視同已具備相應業績,對具有不可替代專利、專有技術的,采購人可采用單一來源方式采購;

    對列入《常州制造創新產品推廣應用推薦目錄》的產品,支持制造商對產品首張訂單投保,最高按年度實際支付保費的80%給予支持,單個產品最高50萬元。

    7、推動新能源開發利用

    ◆ 加強新能源推廣和應用

    到2025年引導建設完成>>

    ●10個“新能源應用示范工業園區”

    ●10個“新能源應用示范服務業集聚區”

    ●10個“新能源示范美麗鄉村”

    每家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建設獎勵。

    ◆ 加快公共機構光伏應用

    到2025年,公共機構新建建筑可安裝光伏屋頂面積力爭實現光伏覆蓋率達到50%。

    對期間建成并網的公共機構光伏項目,按0.3元/瓦標準給予投資主體一次性建設獎勵。

    ◆ 促進綠色電力消費

    充分利用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納入地區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政策,逐步提升綠色電力消費比例。

    ◆ 推進儲能規?;瘧?/strong>

    對裝機容量1兆瓦及以上的新型儲能電站,自并網投運次月起按放電量給予投資主體不超過0.3元/千瓦時獎勵,連續獎勵不超過2年。

    ◆ 推廣建設“光儲充檢換”一體化充電示范項目

    ◆ 強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

    8、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

    從2023年起,原則上新增及更新公務用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擴大出租、環衛、物流、通勤等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應用規模。

    到2025年,主城區新增公交車基本實現電動化。鼓勵市區新增或更新的出租車輛使用新能源汽車,并且比例不低于80%。

    新建住宅小區停車位立足新能源汽車安全特性100%預留充換電設施接入條件,老舊小區改造應因地制宜同步進行充換電設施改造,積極探索私樁共享模式。

    制定新能源汽車停車收費優惠政策,落實住宅小區新能源汽車充電電價優惠政策,對新能源汽車實行停車、充電收費優惠。

    生態營造

    9、推進能源互聯網建設

    推動能源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鼓勵建設智能光伏電站和基于互聯網的智慧運行云平臺;

    加大綜合能源開發力度;

    開展基于電網、儲能、分布式用電等元素的新能源汽車運營云平臺試驗。

    10、強化金融支撐和法律保障

    2023年起,連續三年市級產業投資基金與科創基金安排不少于50%的額度投向新能源產業。

    到2025年,綠色信貸余額達2000億元以上、綠色直接融資規模不低于1000億元。

    新能源領域產業鏈上市公司實施股權類再融資且75%以上投入本地項目建設的,按照融資額的5‰給予獎勵,獎勵上限200萬元。

    加快推進《常州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立法。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