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能建中電工程陜西院設計的湖南婁底市光伏發電二期項目并網,實現了礦山治理+生態修復的有效整合。
湖南省婁底市,被譽為世界銻都,婁底下轄的縣級市冷水江坐擁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曾幾何時,銻金屬保有儲量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居于第一位。作為資源型城市,冷水江礦區也同樣面臨資源枯竭轉型升級,2008年、2009年和2012年,我國分三批確定了69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縣、區),一期項目所在的冷水江便是其中之一。
通過陜西院勘察研究,婁底具備運用“復合型光伏+生態治理”開發建設模式的基礎,可以實現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板間養殖、治沙改土等多位一體的循環發展。借助復合型光伏的開發模式,冷水江礦區從曾經的銻礦開采轉向發展光伏產業。
湖南婁底市光伏發電二期項目裝機規模約337兆瓦,是全國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之一,是中部四?。ê?、湖北、河南、安徽)唯一獲得批復的基地項目,也是我國中南地區最大的山地光伏項目。
項目利用采礦沉陷區、露天礦石排土場等閑置土地,建設礦山治理與生態修復相結合的光伏發電項目,實現了板上光伏發電、板下生態恢復、土地立體利用,不僅有效解決了礦區水土流失、固草等生態治理問題,還實現了較好的效益修復。
該項目每年可提供清潔電量超12億千瓦時,節約標煤超3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80萬噸、二氧化碳硫0.3萬噸、灰渣16萬噸,可滿足400萬個普通家庭年用電需求。隨著湖南經濟的快速發展,項目建設將為地區工業發展提供電力保障,所發電力就地消納,減少長距離輸送網損和系統電力缺額,有力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來源:中電工程陜西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