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碳中和 > 政策

    碳交易市場將有新規范

    中國能源報發布時間:2024-01-15 13:51:44  作者:李麗旻

      隨著《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的通過,業界普遍認為,我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法律依據將更為明晰,為未來擴大碳市場規模、提高我國國際碳話語權助力。

      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從2011年多地先行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到2021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上線交易,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政策開路、市場試點的背景下,近年來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成果突出,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相關法律概念不明確、市場活躍度相對不高等現象。隨著《條例》的通過,業界普遍認為,我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法律依據將更為明晰,為未來擴大碳市場規模、提高我國國際碳話語權助力。

      碳交易市場權責更為明晰

      我國碳排放權交易起源于十多年前。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7省市啟動地方試點工作,2013年起,各省市試點碳市場陸續開始上線交易。隨著我國碳市場開啟先行先試、交易規模不斷擴大,針對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的相關管理辦法和立法也在醞釀之中。

      2019年,生態環境部起草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并首次公開征求意見,標志著我國碳排放權交易立法起步。2020年底,生態環境部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為我國碳交易市場提供了政策指導。2021年生態環境部起草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并再一次公開征求意見。

      “《條例》的通過意味著我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頂層設計立法即將出爐,預計將對我國碳交易市場帶來三大積極影響。”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創始人陳臻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是有助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碳市場,展示了國家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決心;二是從國家層面出發對各個部委工作進行協調,通過信息共享協作推動碳市場有序發展;三是對碳排放權交易中的權責有了更加明晰的界定,以更為明確、嚴格的法律責任約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參與主體,強化追責機制、提高違法成本,對重點排放單位、技術服務機構也有了更強有力的約束。”

      在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可持續轉型中心研究員張文佺看來,《條例》的出臺將有助于在國家層面構建一套具有約束力的制度體系,為更多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奠定基礎,有助于銜接“雙碳”目標相關政策。

      為低碳綠色發展助力

      截至2024年,我國碳交易市場已穩定運行兩年有余,雖然碳交易規模不斷提升,但在業界看來,碳交易市場仍面臨著諸多現實挑戰。

      “自2021年啟動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目前僅納入火力發電行業,雖然其排放量絕對值已經相當可觀,但覆蓋范圍仍相對較窄,不包括鋼鐵、水泥、石化等高耗能、高排放的用能行業。同時,全國碳市場運行初期的總量約束較為寬松,對企業減碳的激勵作用較為有限。”張文佺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衛權也向記者坦言,與歐洲碳交易市場相比,我國碳價水平仍相對偏低,交易活躍度相對較低,相信隨著頂層設計立法的出臺,將進一步促進交易活躍度,同時讓碳交易市場發揮價格發現的作用,真正對溫室氣體減排起到推動作用。

      在業內看來,《條例》的通過,將對未來能源綠色轉型、碳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帶來新動能。

      “碳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首先會對高排放企業造成更大壓力,促進企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節能減排。其次將加速非化石能源的開發利用,推動風電、光伏、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促進更多消費者使用綠色能源,助力我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最終全面推動我國能源轉型。”王衛權表示。

      陳臻也指出,《條例》的通過還將刺激碳金融及相關業務有序發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立法的推進會讓市場監管變得更加明確、透明,對推動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有所助力。隨著碳資產與碳市場法律定位的明晰,碳金融業務也能夠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有助提升我國國際碳話語權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條例》的落地不僅將推動我國碳交易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更有助于推動國內外標準互認,提升我國國際碳話語權。

      “近年來,我國光伏、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加速出海,但目前法國、韓國等國家都對光伏產品碳足跡提出更高要求,歐盟新電池法也對電池的碳足跡作出規定?!稐l例》的出臺將更有效地推動我國碳統計核算與國際接軌,促使我國企業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王衛權指出。

      陳臻進一步表示,碳排放權交易相關立法對碳數據質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將大幅提高中國碳數據的國際公信力,對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立法為企業提供更法制化的市場環境,讓各行業減排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而在張文佺看來,對于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以及重點排放單位而言,《條例》為企業提供了開展碳資產管理的依據和動力。相對于自愿減排市場,強制的全國碳市場更有助于提升重點行業及企業在碳核查、信息披露等環節的意識,逐步加強符合國際碳標準的能力建設。

      對于未來國內外碳市場標準對接,張文佺補充稱,需要有關部門在《條例》基礎上,落實頂層設計,協調各個職能機構,進一步優化核算方法。“例如,全國碳市場如何與綠電、綠證市場進行銜接與協同,避免重復計算等問題,不僅事關國內市場,也是提升中國國際碳話語權的重要抓手。”

      文丨中國能源報 記者 李麗旻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