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碳中和 > 人物

    王朝陽院士:要實現雙碳目標,交通的電動化和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應用是重中之重

    睿見Economy發布時間:2022-12-19 10:54:58

      《財經》年會2023:預測與戰略于2022年12月17日-18日在北京召開。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講席教授、電池與儲能技術研究院院長王朝陽發表演講。

      王朝陽的演講從電子儲能的角度探討了雙碳背景下電池化轉型的可持續發展,并分享一些新的思路。

      王朝陽指出,要實現雙碳目標,交通的電動化和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應用是重中之重,其中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是交通領域全面去碳化,第二是發電過重全面去碳化,第三是全面經濟大幅度往電氣化轉移,基本上就可以達到全面經濟的去碳化。

      王朝陽表示,交通電動化已經是全球的共識,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去年中國的汽車銷量達到350萬輛,遠遠走在全球最前列,銷量市場的需求暴增,導致動力電池需求暴增。

      王朝陽提到電池價格的飛漲問題。他指出,過去一年碳酸鋰從不到5萬塊錢一噸飆升到了50萬一噸以上,這導致電池成本顯著增加,這個趨勢對于中國發展新能源市場不利,所以首先必須要考慮如何讓電動汽車價廉物美。

      第二要考慮的是有沒有足夠的原材料滿足未來電池和儲能的生產需要。王朝陽提到,動力電池還需要鎳等,所以電池原材料的可持續供應同樣是至關重要的。第三應該考慮到電池生產過程中,實質上是有碳排放的,所以怎么減少碳排放。

      王朝陽結合專長,分享了電池儲能技術的特點。他表示,人們主要是對電池當中儲存的電能量感興趣,可以把電池比作一個倉庫,里面的貨物周轉得越快,也就是說電能源的使用頻率越高,倉庫的經濟價值就越大。所以電池本身大小不是最重要,關鍵是里面的能源能否被反復高頻率的使用,達到價值最大化。

      他舉例介紹,怎么樣解決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問題,普遍做法是增大電池的能量,利用大電池裝機到汽車上。而一旦用大電池解決續航,成本則居高不下。

      王朝陽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路徑,假如能夠采用50度電的小電池裝在車子上,每充一次電可以行使350公里,基本上可以滿足日常通勤的需求。同時電池要具備10分鐘快速充電的能力,可以通過快速補能很輕松的滿足遠距離出行需求,1000公里基本上充兩次電每次10分鐘,對消費者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對消費者來講,電池成本降低了3倍;對整個社會來講,原材料的消耗降低了3倍,每輛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也降低了3倍。這是電池儲能經濟學的一個典型應用,即強調增加使用的頻率。

      王朝陽進一步提到這種小電池的充電樁,他表示,這種十分鐘充電的小電池只需要3000千瓦的充電樁完全可以匹配現有在建的,利用快充電池還可以同時提高充電樁的利用率。目前最好的充電樁大概一小時只能服務一輛車子,未來用10分鐘充電的電車的話,可以提高到每小時服務6輛車。這樣就可以徹底解決這幾年國慶期間經常碰到充電1小時,排隊4小時的現象。

      王朝陽表示,由此可見,安全的快充技術是推動汽車電動化可持續發展的第一技術,亟需國家大力投入。

      通過舉例,王朝陽表示電池儲能經濟學的核心是頻繁使用,這是最大的一個技術特點。把這個特點跟應用場景商業和市場創新模式有機結合,非常有可能催生一些新的極具競爭力的儲能解決方法。

      最后王朝陽總結,只有做到原材料的可持續供應,成本的不斷下降,以及高頻率的使用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電氣化轉型。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