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我國的重大戰略決策。“雙碳”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事關方方面面?;凇蛾P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明確的“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強化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布局,完善標準計量體系”的要求,可以看出,各行業、每個企業在“雙碳”進程中都不能置身度外,不僅要在減排降碳技術上下功夫,而且要在碳管理上做功課。特別是,新發展階段中,標準、計量、質量、認證等都和“雙碳”目標有關聯。所以,應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企業這個主力軍的作用,把企業質量管理與“雙碳”掛鉤,推廣“碳知識、碳核查、產品碳足跡追蹤、碳管理體系認證”這一企業“雙碳四步管理模式”,助力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和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許多企業在碳管理方面認識尚有不足,尤其是缺少有效的碳管理工具,以及先進的管理思路、成形的管理體系和可借鑒的經驗。因此,許多企業碳管理尚沒有啟動,或仍停留在初期階段。國內企業碳管理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缺少專門的碳管理部門,由此產生碳管理事務歸口不清、流程不暢等問題。
第二,專業人員缺失,填報結果可信度存疑。欠缺專業性,數據質量就無法保障。
第三,企業碳管理標準不健全和計量不準,導致檢測結果收集困難,影響碳核算。
第四,企業碳核算的邊界不明確,未建立完善的碳管理體系,也就談不上碳認證。
其實,企業在一直質量管理上做工作,并積累了一些豐富經驗。企業高質量發展不能不考慮碳管理。那么,能否在企業質量管理的基礎上,嫁接企業碳管理,本人認為這是一條積極可行的現實路徑?;谝陨蠁栴},這里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1、達成共識,形成文化。把“雙碳”納入企業質量管理戰略之中,明確企業“雙碳”目標。把“雙碳”文化與企業質量文化有機融合在一起??梢栽谄髽I中設立與企業首席質量官對等的“首席碳管員”,最好是企業首席質量官同時擔任“首席碳管員”,工作同步進行。
2、明確標準,開展核查。目標具體化就是指標。指標要有標準,才可衡量。目前,“雙碳”的主體標準多為國外標準。2014年4月,我國成立全國碳排放管理標準化委員會(SAC/TC 548),提出了相關標準。但是,企業如何結合單位實際,執行相關標準尚需進一步明晰。
3、追蹤足跡,過程管理。“雙碳”是追求的目標,也是一個企業內部必須的功能。要轉變一些企業只是零零碎碎地針對幾個產品的碳足跡追蹤的膚淺認識,要把碳足跡追蹤滲透到企業產品生產和采供的全過程,管控各環節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真正把“雙碳”落到實處。
4、完善體系,積極認證。目前,《能源管理體系要求》并不能全部覆蓋“雙碳”領域,應執行針對企業的“雙碳”管理體系。同時,碳排放和碳吸收的評價,需要發揮檢測和認證的作用。碳標簽已越來越為社會所認知,所以,要健全企業內部的碳管理職責,并積極開展碳管理體系認證工作。
應該看到,在國家標準委已有的基礎上,國家“雙碳”計量產業中心、國家“雙碳”產品質檢中心已經開展了總體謀劃工作。新時代,企業要在完善“雙碳”管理體系標準基礎上,學習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貫標,推廣體系認證,并且將“雙碳”作為多項工作的前置項,從而全面提升企業的“雙碳”管理水平。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目前企業碳管理人才的缺乏或力量不足,所以,一方面是培養企業自己的“雙碳”隊伍;另一方面,可以借力外部的涉碳服務機構。最后指出,“雙碳”工作的開展,要結合目前數字時代的發展趨勢,摸索出一條“中國雙碳之路”。企業質量管理以前非常重視質量信息的地位和作用,在企業“雙碳”之路上,也要繼續強化碳信息管理功能,用數字化賦能“雙碳”管理工作。
(作者杜棟教授系河海大學系統工程與管理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質量專家,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決策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