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碳中和 > 人物

    張新安:碳達峰碳中和要求自然資源治理打一場硬仗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發布時間:2022-04-25 13:21:15  作者:張新安

    碳達峰碳中和要求自然資源治理打一場硬仗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主編 張新安

      我國資源約束趨緊和利用粗放并存,生態系統整體質量和穩定性狀況不容樂觀,鞏固提升碳匯任務艱巨。“十四五”是保護和發展矛盾的凸顯期,是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提升的攻堅期,是優化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的關鍵期,更是落實黨中央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的戰略期。自然資源治理要聚焦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增強生態系統碳匯潛力等基礎工作,堅決打贏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

      要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的系統治理作用,鞏固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加快編制和實施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制定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法、國土空間規劃法,構建國土生態安全屏障。守護自然生態,保育自然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與地質地貌景觀多樣性,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嚴格管控各類國土空間邊界,嚴格占用自然保護區項目審核,細化落實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對耕地實行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

      要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實施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海岸帶生態保護修復,以及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保護修復支撐體系9個重大工程專項規劃,組織實施新一批山水林田湖草和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推動紅樹林、海草床、濱海鹽沼保護修復,提升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

      要合理配置自然資源要素,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提升清潔能源礦產供給保障,加快鋰、稀土等戰略礦產的勘查開發。加快頁巖氣、煤層氣、致密油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科學開發利用地熱能、生物質能、波浪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促進核電、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發展。要以土地要素配置支持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支持工業和能源領域提高能效、降低能耗,降低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開展能源資源、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深入推進煤炭等能源資源領域供給側改革,降低高碳化石能源結構比例。嚴控新增建設用地,探索限制高碳土地利用類型供應。

      要推進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格局。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標準控制,嚴控建設項目用地規模。深化“增存掛鉤”機制改革,完善指標核算方法和配套政策,做好閑置土地處置工作,推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加強土地復合利用,減少“高碳”建設用地擴張。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大力推廣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強化無居民海島保護,減少人類活動對海洋自然空間的占用。促進海上風電產業與海洋漁業等融合發展,實現海域空間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提高地下空間利用效率,加強深部地下空間調查評價,開展CCS地質儲存選址、地下空間地質儲存產權研究。

      要完善技術標準與市場規則,提升碳匯綜合支撐能力。組織開展基礎理論、基礎技術方法研究,推動陸海碳匯機制研究、增匯技術開發。開展巖溶增匯及基性、超基性巖礦化固碳關鍵技術研究,加強碳地質儲存技術方法探索與創新。推動有關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長期科學觀測網建設。探索碳匯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設,深入研究碳匯市場規則,推動更多生態碳匯產品的研發,吸引社會資本投入,促進碳匯交易良性發展。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遠景2022碳中和行動報告:未來10年全球100個零碳產業園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遠景科技集團發布《2022碳中和行動報告》,從減排路徑、零碳產品、零碳產業園、全球零碳技術伙伴等層面曬出了過去一年的碳中和成績單。在積極踐行“2022 年運營碳中和,2028年全價值鏈
    行業要聞2022-04-24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共話企業如何行動推動碳中和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共話企業如何行動推動碳中

    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定于4月20日至22日在海南博鰲舉行,主題為“疫情與世界:共促全球發展,構建共同未來”。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
    企業報道2022-04-22

    能源數字化是碳中和的助推引擎 應抓好數據治理

    目前,我國年碳排放量在100億噸左右,按照“3060”戰略部署,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時,我國碳排放量將控制在116億噸左右,此后碳排放量逐年下降,到2060年左右與碳吸收量相等,從而實現碳中和。當前我國碳吸收量為12億~14億噸,凈排放
    國內新聞2022-04-15

    能源數字化是碳中和的助推引擎 應抓好數據治理

    目前,我國年碳排放量在100億噸左右,按照“3060”戰略部署,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時,我國碳排放量將控制在116億噸左右,此后碳排放量逐年下降,到2060年左右與碳吸收量相等,從而實現碳中和。當前我國碳吸收量為12億~14億噸,凈排放
    動態2022-04-15

    《學習時報》頭版刊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立峰署名文

      4月13日,《學習時報》頭版刊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
    重要新聞2022-04-14

    天津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

      到2025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
    動態2022-04-08

    杜忠明:聚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以科技創新為能源轉型保駕護航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科
    專家觀點2022-04-08

    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連續實現“碳中和”

    近日,北京綠色交易所向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頒發“碳中和證書”,標志著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連續兩年實現“碳中和”,為我國各工業園區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起到積極的引領示范作用。得益于兩臺大容
    行業要聞2022-04-08

    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連續實現“碳中和”

    近日,北京綠色交易所向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頒發“碳中和證書”,標志著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連續兩年實現“碳中和”,為我國各工業園區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起到積極的引領示范作用。得益于兩臺大容
    動態2022-04-08

    我國短期內無法拋棄煤炭優勢 如何實現零碳?

      我國要想在碳中和時代下繼續扮演重要角色,提升全球競爭力,必須
    深度閱讀2022-04-07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