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碳中和 > 人物

    賀克斌院士:碳中和是科技創新的競爭

    科技日報發布時間:2021-06-16 10:36:56

      我國碳市場將于今年6月底前正式上線交易,碳中和路徑進一步明確。在6月9日晚舉行的人文清華講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發表名為《碳中和,未來之變》的演講,表示未來碳減排路徑選擇將是“五碳并舉”,即資源增效減碳、能源結構降碳、地質空間存碳、生態系統固碳、市場機制融碳。碳中和是科技創新的競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從資源依賴型走向技術依賴型。

      40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須減少90%

      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后逐步回落;碳中和則是指一定時期內,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吸收量相平衡的狀態。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或地區提出了碳中和的承諾,超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5%、世界經濟的70%。

      從我國來看,通過科技創新、節能減排等,從1990年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90%。由于溫室氣體與大氣污染物的同根同源,減碳也支持了PM2.5濃度的大幅降低,2020年和2013年相比,PM2.5濃度降幅達到了46%。

      “若繼續延續以末端治理為主的控制路徑,未來十年內大氣污染物減排潛力將基本耗盡。若在碳中和目標下實現深度能源轉型,將大大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使人民健康大幅獲益。”賀克斌說,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艱巨,意味著從2020年到2060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90%,“這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

      從國際上看,煤炭儲量最多的前五個國家,即美國、俄羅斯等占了全球煤炭75%的儲藏量;石油、天然氣儲量前五個國家分別占了62%、64%,與傳統化石能源資源分布明顯不均勻相比,全球風光資源分布更為均勻。“未來,風電、光電等新能源比例逐漸上升后,誰的新能源技術領先,誰有效利用的能源就更多,社會經濟發展走向技術依賴型,迫切需要科技創新。”賀克斌強調。

      價值重估、產業重構推動技術創新

      據國際能源署(IEA)今年發布的《2050年凈零排放:全球能源行業路線圖》,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關鍵技術中,50%目前尚未成熟。賀克斌說,這就需要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技術,與之匹配的技術等加大研發力度,形成國際競爭力。

      在今年六五環境日“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也表示,技術創新的目的是要建立低碳技術、零碳技術和負碳技術體系,根據不同技術在不同時期來制定不同的政策。屬于技術萌芽期的技術,國家需出錢去扶持和示范;處于產業成熟期的技術,比如風能、光伏發電已很成熟了,其補貼政策應逐步退出,讓其在市場中健康競爭和發展。對于碳捕集工程利用技術,比如碳捕獲、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需建立碳中和工程技術創新體系,實現工業零碳技術工藝的開發等。

      “碳中和將導致價值重估、產業重構等,進一步推動技術創新。”賀克斌指出,要實現碳中和目標,2050年光伏裝機總量將達到2020年的19倍,光伏發電需要多晶薄膜材料,制造這種材料需要的關鍵稀缺元素如銦、碲等,其需求量也將大幅增加。目前,工業固體廢物中銦、碲等都是作為有毒有害物質,進行無害化處理。未來隨著其需求增長、價值重估,必將出現新的提取和利用技術,推動技術變革。

      賀克斌強調,實現碳中和目標需要政策引導、科技創新,建立全新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留給我們的時間窗口不是很長了,在下一輪科技競爭中,我們絕不能掉隊。”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中國碳中和藍圖推動海上風電走向深藍

    中國碳中和藍圖推動海上風電走向深藍

    位于福建福清興化灣的這座風電場是全球首個大功率海上風電樣機試驗風場,裝機容量為35.74萬千瓦,年發電量14億千瓦時。
    行業要聞2021-06-15

    開展碳金融工作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碳達峰、碳中和關乎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金融要發揮重要的助推作用。
    動態2021-06-15

    杜棟: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需要統籌低碳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

    前不久,我國明確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專家觀點2021-06-15

    杜棟: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需要統籌低碳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

    前不久,我國明確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人物2021-06-15
    梅德文:碳交易市場為碳中和提供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梅德文:碳交易市場為碳中和提供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無論是從碳排放總量、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來看,還是從單位GDP碳排放量和我國目前的經濟結構來看,我們要實現雙碳目標都面臨很大的壓力
    人物2021-06-11
    協鑫牛曙斌:“3060”目標為電力產業高質量發展迎來新賽道

    協鑫牛曙斌:“3060”目標為電力產業高質量發展迎來新賽道

    據統計,目前中國電力在終端用能中的比例為27%左右。有關機構預測,實現“3060”目標,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就是電力在終端用能中比例的增加,在2035年左右達到40%,在2050年左右超過50%,成為絕對的主體。
    人物2021-06-11
    協鑫牛曙斌:“3060”目標為電力產業高質量發展迎來新賽道

    協鑫牛曙斌:“3060”目標為電力產業高質量發展迎來新賽道

    據統計,目前中國電力在終端用能中的比例為27%左右。有關機構預測,實現“3060”目標,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就是電力在終端用能中比例的增加,在2035年左右達到40%,在2050年左右超過50%,成為絕對的主體。
    觀點2021-06-11
    同方股份秦緒忠:堅持技術和資源雙核驅動實現節能減排

    同方股份秦緒忠:堅持技術和資源雙核驅動實現節能減排

    同方股份副總裁秦緒忠在對話中回應了當前的機遇與挑戰。在他看來,目前供熱領域的能源缺口是存在的,這是由于城市化的發展,人們供熱需求的提高以及目前減碳發展的趨勢。
    人物2021-06-11
    華電物資余建華:立足公司定位 服務中國華電“雙碳”目標達成

    華電物資余建華:立足公司定位 服務中國華電“雙碳”目標達成

    截至2020年底,華電集團總裝機規模達到1.66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過43%?!?060”的目標提出后,華電集團也制定了相應的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中國華電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將力爭達到50%,其中風光電裝機接近1億千瓦,努力提前實現“碳達峰”。
    言論觀點2021-06-11
    華電物資余建華:立足公司定位 服務中國華電“雙碳”目標達成

    華電物資余建華:立足公司定位 服務中國華電“雙碳”目標達成

    截至2020年底,華電集團總裝機規模達到1.66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過43%?!?060”的目標提出后,華電集團也制定了相應的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中國華電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將力爭達到50%,其中風光電裝機接近1億千瓦,努力提前實現“碳達峰”。
    專訪2021-06-11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