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碳中和 > 動態

    “風能+光伏+儲能”為綠色發展“輸能” 即墨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魯網發布時間:2024-11-22 12:21:19  作者:于勝濤 宋清晨

      疾馳在去往青島市即墨區田橫鎮的路上,綿延的山頭上高聳著一臺臺“大風車”,很是壯觀,綿延五六公里,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吸引著不少行人的目光。

      “風能+光伏+儲能”為綠色發展“輸能”,即墨能源清潔低碳轉型。近年來,即墨區新能源產業鏈創新鏈不斷增強,依托技術、裝備創新、實現蓬勃發展,為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這樣的發電機組風電場共有33臺,單臺一小時可發電1500千瓦時。33臺每年可提供電量約1億千瓦時,節約煤3.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7000噸,是目前最環保的能源之一。” 華能即墨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廠長張有鵬介紹。

      高空風能是一種儲量豐裕、分布廣泛的可再生清潔能源。即墨區因地制宜利用60多公里的沿海丘陵地帶風能優勢,大力發展風電產業,推動綠色能源建設。目前即墨區新能源總裝機容量達到58萬千瓦,年并網發電量達4.6億千瓦時。

      除風力發電,即墨區在太陽能發電領域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汽-大眾青島分公司35.88兆瓦屋頂光伏項目,是一汽-大眾全國范圍內最大的光伏項目,面積共計41.5萬平方米,年發電量超4000萬度,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萬余噸。該項目可以滿足工廠白天所有的生產生活用電,并且每年大約有15%的發電量并入國家電網。

      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光伏產業已成為即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高端制造的一面旗幟。多年來,即墨始終緊跟國家戰略,把科技創新放在發展首位,用行動踐行創新突破,保持光伏技術研發先進性,同時,因地制宜推動新型儲能項目建設,不斷拓展新型儲能示范場景。

      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讓越來越多的低碳化、多元化發電儲能場景貫穿能源行業和生產生活各環節,支撐起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明天。在即墨區鰲山灣東部海域的大管島上,遍布的風力發電機和光伏發電設施尤為壯觀,今年春節前,國網青島市即墨區供電公司推動的大管島“海島綠電”項目落地,從立項、研發到成果轉化全部實現一體化。“該項目依托‘綜合能源供電系統’,實現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多種清潔低碳能源接入,為海島提供24小時全天候綠色供電。”國網青島市即墨區供電公司鰲山衛供電所配電營業班班長代明介紹,海島采取‘集中式儲能+分布式儲能’模式,既有利于平衡電網需求、儲存可再生能源的過剩能量以及在高峰期提供備用電力,又能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海島上實施光伏、風能等項目建設存在的困難比在陸地上大得多,比如海風侵蝕、氣候潮濕等環境因素,直接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面對重重困難,國網青島市即墨區供電公司強化技術創新應用,在多次模擬試驗海風侵蝕對設備的影響,經過防潮和抗鹽堿測評,采用各模塊分倉設計、氣液換流器冷卻、鍍鋅板噴塑工藝等,大大延長了設備“壽命”。代明告訴記者,海上運輸存在不穩定性,在運輸的過程中該公司采取預制艙段方式,將大型設備“切塊”,采用大型運輸船將各艙段設備分批次運輸到島上后再連接,采用IP65標準做好防水防塵處理后即可送電投運,提高了設備運輸安全和供電可靠性。(魯網記者 于勝濤 通訊員 宋清晨)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