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碳中和 > 動態

    碳市場啟動滿三年 累計成交量4.65億噸

    經濟參考報發布時間:2024-07-30 10:38:45  作者:向家瑩 劉暢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在7月2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4.65億噸,成交額約270億元。同時,碳價整體呈現平穩上漲態勢,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時的48元/噸,上漲至7月26日收盤價91.6元/噸,上漲了90.8%。

      全國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包括強制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自愿性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兩個部分。強制和自愿兩個市場既各有側重、獨立運行,又同向發力、互為補充,并通過配額清繳抵銷機制有機銜接。

      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目前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257家,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于2024年1月正式啟動,目前制度框架體系已構建完成,減排項目和自愿減排量即將進入申請登記的窗口期,鼓勵更廣泛的行業企業參與碳減排行動。

      “三年來,全國強制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順利完成兩個履約周期,實現了預期建設目標。”裴曉菲指出。

      制度層面,國務院印發實施《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生態環境部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和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三項管理規則,以及碳排放核算報告和核查指南、配額分配方案等文件,共同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碳排放權交易制度體系。

      碳排放核算和管理能力也明顯提高。裴曉菲介紹稱,當前碳排放數據質量常態化長效監管機制已經建立,對企業排放關鍵數據實施月度存證,實施“國家-省-市”三級聯審,充分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化技術智能預警,消除數據問題隱患。

      多方合力下,碳市場交易規模正逐步擴大。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第二個履約周期的成交量和成交額比第一個履約周期分別增長19%和89%,且第二個履約周期企業參與交易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參與交易的企業占總數的82%,較第一個履約周期上漲近50%。

      裴曉菲透露,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堅持全國碳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持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擴大行業覆蓋范圍,發布更多領域的方法學,豐富交易主體和產品,探索推行免費和有償相結合的配額分配方式,深化碳市場國際交流與合作,著力建設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 向家瑩 實習生 劉暢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