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綠色發展十大案例”發布。
經過兩個多月的案例征集、評選和答辯等環節,“2023年度綠色發展十大案例”最終從近200個綠色案例中脫穎而出。
12月12日,在新京報零碳研究院2023綠色發展峰會上,由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工商管理案例中心共同評選出的“2023年度綠色發展十大案例”正式公布。入圍案例涵蓋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城市生態治理、綠色制造、低碳技術、碳足跡、碳金融和碳普惠等重點領域,基本代表了2023年度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其中,中國銀河、無錫城建、螞蟻集團、伊利、騰訊、寶潔中國、五糧液、極氪、山西美錦能源、華為數字能源等項目入圍。加強“雙碳”相關項目和技術試點示范對推動和引領經濟社會各領域綠色低碳轉型至關重要。
為更好地發現、分享傳播我國綠色低碳發展的生動實踐和前沿案例,以及為經濟社會各界綠色轉型提供有益參考,新京報零碳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工商管理案例中心,連續兩年征集評選和發布年度十大綠色案例。此次十大綠色案例更加突出創新性、引領性和實用性,案例在解決我國碳關稅、大規模光伏入網、碳足跡、脫碳技術和碳核算碳普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行業普及應用提供了經驗參考。
中國銀河:打造我國首個應對歐盟碳關稅金融產品——TRS
2023年5月17日,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正式生效,并將于2026年起開始試行征收碳關稅。作為歐盟碳關稅覆蓋產品和被征收的最大國家,我國相關行業亟須提升應對碳關稅風險的能力。
由于碳關稅與歐盟碳價相關聯,而國內企業參與歐盟碳市場交易程序繁瑣,且國內碳市場又缺乏有效應對碳價波動的金融產品。為解決痛點,中國銀河證券旗下子公司銀河國際創新性地推出全國首個應對歐盟碳關稅金融產品——歐盟碳排放權期貨合約跨境碳收益互換(TRS)產品,可讓境內機構客戶資金不出境而實現直接參與歐盟碳市場交易,通過碳金融手段讓中國企業有效降低歐盟碳關稅帶來的風險。
TRS產品通過讓客戶參與境外碳市場并進行套期保值實現了對碳關稅風險的有效規避,從而提高企業經營穩定性、促進產業鏈綠色轉型。這也是利用金融手段推動綠色發展的最佳實踐案例。目前,該產品已獲得第四屆國際金融論壇(IFF)“全球綠色金融獎-創新獎”、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卓越跨境金融服務大獎-最佳方案獎”等,充分證明本產品在全球綠色金融領域的創新性與引領性。
無錫城建:推廣綠色建筑,助力城市母親河生態升級
黨的二十大將“雙碳”目標納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總體目標之下。因此,加強城市生態治理、改善城市整體生態風貌便成為一個城市落實“雙碳”目標、實現綠色發展的應有之義。
作為無錫的母親河,梁溪河沿線有22條支浜、30個居民小區、3個學校和運河外灘商業綜合體。為改善母親河兩岸生態環境,2022年,無錫將梁溪河景觀帶整治提升項目列為美麗河湖建設“一號工程”,秉持著全齡友好、海綿城市、低碳環保等理念,歷時一年多,無錫城建在河流沿線建成了6個低碳驛站、1個低碳展示館、13公里的低碳道路、高效凈化過濾的WTS濕地以及百年一遇防澇標準的地表排水通道。由此為城市創造了一個兼具休憩場地、社會停車、低碳生活宣教場所的綠色生態圖景。
項目中低碳驛站采用裝配式木結構,并融入多功能公共空間,成為城市綠色低碳健康的科普宣傳窗口;低碳展示館建筑本體節能率達到30%以上,熱回收效率70%以上,年節約電量約2.5萬kW·h,光伏發電產電量約6萬kW·h,節約電費約5萬元。相較于常規建筑,年減少排放量約40tCO2。低碳道路采用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工藝的透水混凝土漫步道,實現生態透水和源頭減排低碳效果。項目示范引領效果顯著,為全國城市生態改造提升提供了經驗參考。
螞蟻集團:以碳核算的數字化助力亞運碳中和
推動大型賽事活動碳中和是落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2022年4月,杭州亞組委秉持著“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提出打造亞運史上首屆“碳中和亞運會、亞殘運會”、帶動公眾廣泛參與綠色低碳,啟動“人人1千克,助力亞運碳中和”活動。
作為杭州亞運會官方綠色公益平臺建設者,螞蟻科技積極落實生態環境部《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指南(試行)》文件要求,將數字化技術運用到碳排放核算全流程當中,成功開發出亞運會、亞殘運會碳中和數據管理平臺,提高了對碳排放的核算效率。在此基礎上,螞蟻集團依托“螞蟻森林”平臺,鼓勵公眾通過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積攢“綠色能量”,參與者每貢獻1千克“綠色能量”,螞蟻集團就會捐贈等量碳信用,用于抵消亞運會辦會產生的碳排放。
據悉,“人人1千克,助力亞運碳中和”活動,在一年多時間里超過1.06億人次(5480萬人)參與,捐贈超10.6萬噸碳信用,并且獲得了“一年內最多人參與的環?;顒?rdquo;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此外,螞蟻集團將此次活動提煉為大型賽事活動綠色低碳運營地方標準,成功運用到廈門馬拉松等其他大型活動當中。
伊利集團:以“雙足跡”推動產業鏈全鏈綠色減碳
食品行業產業鏈環節較多,且90%以上的碳排放來自食品企業的范圍三,實現碳中和目標任務艱巨。作為行業領導者,伊利發布了中國食品行業第一個雙碳目標及路線圖,積極探索食品行業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
2022年,伊利提出將在2050年前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并制定了2030年、2040年、2050年3個階段的具體任務。為此,伊利實施全生命周期綠色行動,探索了“碳足跡+水足跡”的“雙足跡”解決方案,通過打造綠色牧場、綠色供應鏈、綠色包裝、低碳物流、廢棄物管理和零碳產品,構建全鏈條的綠色生態。并在業內率先探索產品的水足跡認證,完成了4家工廠和2款產品的水足跡認證,以低水促進低碳,成為聯合國《水行動議程》的首家中國企業。
據悉,排放1噸水會產生至少5公斤的碳,伊利碳足跡+水足跡的“雙足跡”模式為全產業鏈乃至整個乳業提供低碳解決方案。目前,伊利打造了5家“零碳工廠”、推出了5只“零碳產品”、發布了6項低碳團體標準,31家工廠獲得了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并且已有40家合作伙伴加入“全球低水足跡倡議聯盟”,為價值鏈企業制定了節水計劃,書寫了通過“雙足跡”更深層次推動行業全鏈減碳的綠色故事。
騰訊:國內首個科技企業億級資助計劃,推動CCUS技術走向規?;瘧?/strong>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表示,如果沒有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幾乎所有氣候模式都不能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并且遏制全球變暖的成本將成倍增加。因此,加強CCUS技術研發推廣,推動CCUS技術成本降低和規?;瘧弥陵P重要。
今年3月,騰訊聯合產業、投資和生態合作伙伴共同發起“碳尋計劃”,充分發揮科技企業在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優勢,助力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碳尋計劃”首期聚焦CCUS技術,旨在連接創新技術研發方和產業力量,推動前沿CCUS技術走向規?;瘧?。這是國內CCUS領域首個由科技企業發起的億級資助計劃,目前已完成首輪top30評選及終選評審,將進入現場考察階段,最終擬落地5-10個技術試點,加速5-10家初創企業,孵化數個可持續工具或平臺,最終實現千萬噸級的減排。
“碳尋計劃”將針對高校、科研院所等非營利性機構項目,每年資助約2-3個千噸級試點項目,每個金額2000萬左右;針對早期初創企業,每年約5家企業入選,加速商業孵化。首輪優勝項目包括在國內相對空白的DAC領域(從空氣里直接捕捉二氧化碳)、全球領先的用微生物基因編輯技術吸收利用工業尾氣中的二氧化碳等,代表了全國乃至全球CCUS領域最前沿和創新的技術。預計,在2030年產生2000萬噸減碳效益,這將為國內CCUS大規模應用提供催化性資本和可參考的試點經驗。
寶潔中國:打造綠色工廠,推動產品生產低碳轉型
工業領域能源消費量占全國總體消費量65%左右,是節能降碳的主要領域之一。我國是制造業大國,推動制造業節能減碳事關“雙碳”目標大局。而綠色工廠是推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實現制造業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
2022年,工信部在《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動綠色工廠建設,推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在此背景下,江蘇寶潔有限公司(簡稱太倉工廠)以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對工廠照明、壓縮空氣系統、冷凍機、廢水處理等生產全流程進行節能改造,并加強余熱回收、新能源利用的低碳用能措施。目前,寶潔太倉工廠通過引進新廢水處理工藝實現工藝廢水0排放,每年冷凍機節能改造可節約173萬kW·h的用電。在新能源使用方面,100%使用風能,光伏發電量每年600MW·h,新能源車使用減少20噸GHG排放。
在一系列節能減碳改造措施下,寶潔太倉工廠行政樓榮獲LEED金獎,洗發護發車間和織物護理車間榮獲LEED銀獎,在2021年成功評選江蘇省綠色工廠,2023年成功評選國家級綠色工廠,成為日化品行業綠色工廠建設的典范。
五糧液:踐行生態責任,壯大企業碳中和文化
實現“雙碳“目標最終需要企業落實自身的生態主體責任,作為宜賓當地龍頭企業,五糧液在推進企業自身生產經營綠色低碳轉型和當地生態改善方面承擔著特殊責任。
為踐行企業生態責任,2022年,五糧液提出了生態為底色、品質為核心、文化為支撐、數字為動能、陽光為保障的五位一體發展戰略,其中,首要便是打造“生態五糧液”。在此背景下,五糧液把自身生態文明建設融入企業生產全過程,從管理、技術、交易三個方面,逐步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的產業鏈管理機制,推動企業綠色生產并力爭將企業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為此,五糧液建成行業內首家國家級綠色工廠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2022年公司實施環保工程建設和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費用共計約2.3億元,繳納環境保護稅38.8萬元。
2023年,五糧液先后實施廢水沼氣發電減污降碳項目、宜賓岷江生態修復項目、環保生態濕地項目等。沼氣項目每年綜合利用污水處理站沼氣400余萬立方米、發電800余萬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000余噸;生態修復項目打造門戶森林255畝,并栽植各類喬木共計約2萬株;濕地項目建設面積23000立方米,設計處理能力1萬立方米/天。這些項目在推動企業自身綠色低碳轉型的同時,有力推動了當地生態環境改善和生態恢復,成為企業切實履行自身生態責任的榜樣。
極氪:以智慧工廠打造高端綠色低碳制造體系
汽車產業鏈條多、產品生命周期長,是制造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攻堅領域。新能源汽車作為推動交通領域低碳轉型的重要力量,其使用過程中具有較強的綠色屬性。但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及回收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轉型仍是業內關注的重點。
作為一家以智能化、數字化、數據驅動的智能出行科技公司,極氪在為市場提供電動汽車產品的同時,通過利用5G、AI、工業大數據等先進制造技術,積極打造極氪智慧工廠。以數字孿生驅動產品綠色研發設計,并打造了低碳可持續供應鏈,推廣低碳制造、低碳包裝及物流,加強整車和電池回收,圍繞汽車全生命周期采取多重舉措推動減碳措施落地,以減少生產和物流相關的生態足跡,達到零碳的目的。
從產品全生命周期來看,極氪在電池的研發過程中盡可能降低鈷、鎳、錳、鋁等金屬的使用量,提高低碳鋁的使用量,并計劃在2025年,實現綠電鋁使用率100%。在采購方面,極氪001車身采用了15%的可再生鋼板材料和25%的可再生鋁合金材料。低碳制造方面,建立綠色工廠,并計劃于2023年完成綠電直購,綠色電力使用率達到100%。包裝及物流方面,自有包裝循環包裝采用率100%,零件入廠使用可循環包裝覆蓋率82.1%,供應商循環包裝覆蓋率77.4%。2022年,極氪整車材料利用率達到61%以上;實現動力蓄電池來源可查、去向可查,真正向市場輸出全生命周期的低碳電動汽車。
山西美錦能源:加強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創新,助力綠色低碳出行
“雙碳”目標提出后,氫能在構建我國綠色低碳清潔能源體系中的作用獲得高度重視,成為國家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氫能在各領域的應用,便成為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突破方向。
2021年,國家在《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提出,探索氫能在工業、交通運輸、建筑等領域規?;瘧?,國家相關部委也在部分城市支持氫燃料電池示范推廣。為此,山西美錦能源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利用自身較為完整的氫能產業鏈優勢,建設兩家氫燃料電池汽車整車制造廠以及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推廣平臺,積極生產和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同時,山西美錦能源也加快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創新研發,提高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使用性能和市場認可度。2023年,山西美錦能源先后完成供能設備輸出功率控制方法與氫能驅動車輛,燃料電池汽車去離子裝置狀態在線監測方法及其系統,燃料電池車的能量控制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可讀介質,燃料電池商用車下電延時回充SOC的控制方法等技術創新和專利申請。
從技術創新效果看,以上四種技術創新實現了對氫能汽車穩定供能、提升了車輛性能和續航里程;提高了燃料電池車運行穩定性和使用壽命以及能源利用效率,從而更方便了氫燃料電池車的使用。截至今年9月30日,山西美錦能源旗下飛馳科技共推廣各類氫燃料車1831輛,累計安全運營里程約1.05億公里,大約減少交通領域碳排放8.3萬噸。
華為數字能源:打造全球首個百萬千瓦級“水光互補”電站
大力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是實現能源轉型的關鍵舉措,而建設大型水風光互補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成為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載體。
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互補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是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全國9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示范基地全部建成后,年發電量相當于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5億噸,對發展壯大我國可再生能源和推進雙碳進程意義重大。為助力基地建設,華為充分發揮在光伏電站開發領域的成功實踐經驗,利用在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打造全球領先的水光一體“數智化”光伏 電站,解決了高寒、高海拔、低氣壓的高原環境下柯拉光伏電站高效發電、安全運行、智能運維和電網友好等難題,首次將全球“水光互補”項目規模提升到百萬千瓦級。
柯拉一期光伏電站項目是目前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補項目,年平均發電量20億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6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萬噸。同時,項目通過“光伏+特色產業”“光伏+就業”等一系列措施,帶動民族地區農牧、旅游、交通等產業發展,產生“光伏+N”的效益,實現生態和社會效益雙贏,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領效應。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任大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