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六汪鎮的青島膠河上上農業有限公司光伏產業園里,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板下,一串串“陽光玫瑰”葡萄喜迎豐收,紅彤彤的西紅柿掛滿藤蔓。
“我們采用‘農光互補’混合種植模式,在光伏板之間光照充足的地方種葡萄,光照少的地方種西紅柿,平均畝產達到3200斤,畝均收入2.8萬元。光伏發電與農業種植‘兩不誤’,去年園區營業收入1800多萬元。”園區負責人李萍說。
在青島膠河上上農業有限公司光伏產業園,“板上發電、板下種植”實現光伏發電與農業種植“兩不誤”。(受訪者供圖)
光伏發電“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每年為園區灌溉等節省電費400萬元。國網青島黃島區供電公司六汪供電所所長徐偉說,自2021年建成以來,這個園區年均發電量6000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7千余噸、減排二氧化碳約6萬噸,實現產業發展與清潔能源利用“雙贏”。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建設,目前分布式光伏總戶數達到5236多戶,裝機總容量35.2萬千瓦,每年可帶動群眾增收8100萬元。
“能源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也是‘雙碳’工作的重點領域。”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滕雙興說。近年來,山東將新能源產業確定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之一,因地制宜利用企業廠房、設施農業、農村住宅等屋頂資源推進光伏建設,借“光”生“金”點亮綠色低碳經濟。
走進臨沂市蘭陵縣魯城鎮樓子村,一排排光伏板點綴在村民家的屋頂上。“村里建設了210千瓦光伏電站,每年能發電27.3萬千瓦時,為村集體增收7萬多元。村里用光伏收入進行亮化、硬化、美化,村子更美更干凈了。”國網臨沂供電公司駐樓子村第一書記朱翔宇說。
據山東省能源局介紹,截至今年上半年,山東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4945.8萬千瓦,持續保持全國前列。(記者王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