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巴渝大地各處鮮花競相綻放,像極了重慶人爭先奮斗的樣子。
黨的二十大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寫入報告,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進入新時代新征程,重慶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一號工程”。近期《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全面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十項行動(以下簡稱“十項行動”)。
在“十項行動”的引領下,重慶正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只爭朝夕的責任感,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上游新聞推出專欄,關注“十項行動”。
“3060”是我國針對“碳達峰”、“碳中和”對國際社會做出的時限承諾,《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中的“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也明確提出,將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先行區。
“我們一直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此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重慶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方案》,重慶已統籌推進能源、工業、交通運輸等6個重點領域實施方案,并完善“1+2+6+N”政策體系。
重慶將有計劃分步驟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施意見與碳達峰實施方案重點任務落實,穩步實施好成渝兩地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聯合行動。推動落實碳排放統計核算相關制度規范,進一步夯實碳排放統計基礎,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有序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向。此外,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重慶還將選擇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區縣和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
在進一步加大節能降碳力度方面,《方案》也做了更具體的部署。各區縣根據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目標和能耗強度降低目標確定年度能源消費總量目標,經濟增速超過預期目標的區縣可相應調整能源消費總量目標。落實好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控制、國家重大項目能耗單列等政策,推動綠色電力跨省交易。同時,優化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機制,做好能耗監測預警和分析研判,尤其聚焦工業、公共機構、商務商貿、數據中心等領域開展節能監察。
在加快推進經濟綠色轉型方面,《方案》提出持續推動44個園區循環化改造,搭建能源互濟、資源共享、廢物協同處置的公共服務共享平臺。提高大宗固廢資源利用效率,支持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合理布局、規范建設“交投點、中轉站、分揀中心”三級回收體系,加強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廢金屬、廢玻璃、廢舊電池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加快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基地建設。
上游新聞記者 陳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