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碳中和 > 動態

    為什么北京冬奧會的圣火這么?。旱吞寄繕讼碌墓澞苄袆?/h1>
    騰訊發布時間:2022-02-08 10:53:28

    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它傳達的低碳環保的理念是如此清晰。

    ——張藝謀

    01

    2月4日,我們發布了一篇《兩屆北京奧運會,兩個不同的中國》,其中說到:

    我們不需要再給世界呈現高樓廣廈,輝煌煊赫,更有底氣在細微處見真章,做一些大巧若拙的事。比如,努力辦一屆“碳中和”的奧運會。

    沒想到當晚的冬奧會開幕式,就為這句話提供了最好的例證。

    當所有人都在期待主火炬將以何種方式點燃的時候,我們的選擇是“不點”,用“微火”代替熊熊烈焰。

    從網上評論來看,大家先是驚訝,再是琢磨,最后贊嘆。有人說這是見微知著的文化傳統;有人說這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人說人類文明就是寒夜里的微弱火種,需要各國共同守護。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敢于選擇這樣的點火方式本身,以及國民對于這種選擇的普遍認同,確實讓人感受到了文化自信。換作14年前,我們未必能夠。

    一天之后,相關訪談和紀錄片播出,我們得以獲知更多的幕后細節。

    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想要表達的首要理念,還是低碳環保。

    因為主創團隊回顧2008年技術資料時發現,當年的圣火,每小時要消耗5000立方米燃氣。雖然烈火是百年奧運傳統,但未免不夠環保。于是他們開始思考如何將火焰變小。

    甚至點火儀式還有另一套方案,沒有火焰,用光代替,從鳥巢射向延慶、張家口,徹底實現零排放。

    但國際奧委會難以接受“無火方案”,他們的態度是:不能用電,不能用光,不能用任何東西代替(火)。

    即便是現在的“微火方案”,也幾經周折,險些被斃。為了說服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組委還派專人前往瑞士洛桑,溝通闡釋。

    中國青年報《溫暖的BaoBao》訪談截圖

    “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它傳達的低碳環保的理念是如此清晰?!睆埶囍\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為什么這么在意“低碳環?!??

    因為北京冬奧會的目標,就是舉辦首屆真正實現“碳中和”的奧運會。

    為此,他們做了許多“工夫在詩外”的事。

    02

    碳中和如何實現?主要通過四種途徑:

    清潔能源

    北京冬奧會將是史上首屆100%使用綠色電力的奧運會,賽時全部場館100%的常規電力需求均來自可再生能源。

    冬奧組委表示:“根據測算,從2019年6月第1筆綠電交易開始,到2022年冬殘奧會結束,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場館預計使用綠電4億千瓦時,可減少燃燒12.8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32萬噸?!?/p>

    這依托于世界上第一個風電、光伏、抽水蓄能等多種能源互補的直流電網工程——±500千伏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將張家口的風能、太陽能和世界裝機規模最大的豐寧抽水蓄能電站的儲能輸送到北京。

    張北柔直電網跨越北京石峽關長城

    這些項目不僅是為了冬奧,也是希望今后為北京提供清潔能源。張北柔性直流電網每年可輸送141億千瓦時的綠電,約占北京年用電量的1/10。

    目前,張家口地區至少還有3/4的風能、太陽能潛力尚未開發,而主要限制在于輸送能力。張北柔直工程是一項試驗示范工程,實現了多項首創與突破,未來復制推廣,將推動全國的能源技術變革。

    交通方面,在賽時車輛中,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的占比超過85%(小客車100%)。按照“平地用電,山地用車”的原則,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將投入700多輛氫燃料大巴,配備30多個加氫站。

    京張高鐵同時上線了新型奧運版復興號動車組,綜合能耗降低超過10%。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冬奧列車上有5G超高清直播演播室,能夠實現超高清信號長時間穩定傳輸——希望盡快推廣全國。

    賽事期間,所有車輛預計減排1.1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5萬多畝森林一年的碳匯蓄積量。

    低碳場館

    冬奧會分為冰上項目和雪上項目,冰上項目全部在北京賽區,雪上項目主要在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

    所有新建場館都達到了綠色建筑三星標準,原有場館改造也達到了綠建二星標準。

    新場館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節能問題。以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為例,索網屋頂——全稱是“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頂”,由49對承重索和30對穩定索(每根都有幾噸重)正交編織而成,再鋪設1080塊4×4米的屋面板,長跨198米,短跨124米。

    如同一個巨大的馬鞍形羽毛球拍蓋在屋頂,建筑團隊稱之為“天幕”。

    不難看出,“天幕”的空間形態極其復雜,技術含量極高,國家速滑館也由此斬獲了“2019年度中國鋼結構金獎年度杰出工程大獎”。在“基建狂魔”中國拿下這一獎項,實屬不易。

    這樣 “全球最扁”的設計,使得“冰絲帶”的屋頂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頂的1/4,減少玻璃幕墻面積4800平方米,減少室內空間以及能源消耗5%。

    又如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冰菱花”,通過外墻保溫層、合理布局門窗、高效利用太陽能,不用空調,不用暖氣,就可以維持舒適的室內溫度。

    這種無需主動供應能源就能滿足冷熱需求的房屋名為“被動房”。只不過一般的“被動房”很小,而“冰菱花”建成面積38400平方米,是世界單體面積最大的超低能耗公共建筑。

    “冰菱花”

    此外,冬奧組委將辦公地選在了首鋼工業園區,既改造利用了廢舊廠房,又有助于未來這片園區的轉型新生。

    節能行動

    每一個環節,都在追求簡約與節能,而支撐目標實現的是14年前沒有的新技術。

    冬奧會開幕式的參演人員約3000人,僅為2008年的1/5,煙花燃放量僅為2008年的1/10。

    如何不用“人海戰術”,還能呈現出同樣飽滿的視覺效果,就要靠實時捕捉、AI交互、裸眼3D等等技術加持。

    四個冰上場館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系統,比傳統制冷方式節能30%以上,全球變暖潛能值(GWP)為1、破壞臭氧層潛能值(ODP)為0——這是冬奧史上首次大規模應用該項技術。

    同時,場館的冷熱聯供一體化設計,將制冷余熱回收利用,用于采暖、冰面維護等,能效提升30%—40%。

    這些細膩用心不止為了冬奧,更為了將來向全社會開放?!氨z帶”采用1.2萬平方米的全冰面設計——比賽只需要400米外圈跑道——賽后可以容納2000人同時上冰。

    “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是本屆賽事的另一個目標。

    根據《北京冬奧會低碳管理報告(賽前)》測算,籌辦初期預計北京冬奧會溫室氣體基準線排放量約為163.7萬噸CO2當量,而根據實際情況修訂后,約為130.6萬噸CO2當量。

    植樹造林與企業捐贈

    對于避無可避的碳排放,北京市和張家口市分別計劃完成71萬畝“造林綠化增匯工程”和50萬畝的“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工程”,將前3年—5年的碳匯量捐贈給北京冬奧組委用于碳中和,核證碳匯量分別為53萬噸CO2當量和57萬噸CO2當量。

    此外,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三峽集團分別向北京冬奧組委贊助20萬噸CO2當量的碳匯量。

    《北京冬奧會低碳管理報告(賽前)》預計,“舉辦一屆碳中和的冬奧會”的目標將如約實現。

    03

    “碳中和”的奧運會,僅僅是我們的小目標。更大的目標在于2060年,全國實現“碳中和”。冬奧會只是一次契機,一場試驗。

    可能你至今不能理解“碳中和”的意義,容我引用卡爾·薩根在《暗淡藍點》中的一些文字:

    地球,只是浩瀚宇宙競技場上一個小小的舞臺?!胂胗行┯罒o止境的殘暴,竟然就發生在這個小點上某個角落里的一群人、與幾乎分不出任何區別的同樣這一個小點上的另一個角落的另一群人之間。他們之間的誤解能有多頻繁,他們之間想滅掉對方的愿望能有多迫切,他們之間互相的仇恨能有多炙烈。

    ……也許沒有什么能比從遙遠太空拍攝到的我們微小世界的這張照片,更能展示人類的自負有多愚蠢。對我而言,這也是在提醒我們的責任所在:更和善的對待彼此,并維護和珍惜這顆暗藍色的小點——這個我們目前所知唯一的家園。

    “暗淡藍點”,旅行者一號在64億公里外拍下的地球

    暗淡的藍點,微弱的圣火,都在提醒我們人類文明的渺小與脆弱。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