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國正處于能源發展與轉型的關鍵歷史節點,碳定價政策的頂層設計至關重要。作為煤炭大國,我國煤電仍占全口徑發電量的61%,火力發電占比更高達68%。頂層設計對于走好低碳、零碳轉型道路非常重要,必須更好地統籌供給側和需求側,激勵供給側的技術進步,鼓勵需求側生活方式綠色化。為此,實行碳市場、碳稅、綠色溢價補貼、碳匯等一攬子碳定價政策,結合電力市場改革等輔助政策,疏通全價值鏈的碳價傳導機制,有助于明確規則、調順激勵,引導經濟社會整體的零碳轉型。碳定價政策的頂層設計要綜合協調多種因素,穩步推進??筛鶕闾寄繕撕蜁r間點,分步驟、分階段設定強有力、不斷趨緊的碳約束來影響企業投資預期,引導碳資產管理、技術創新、生產方式和消費行為,推動從高碳社會向低碳、零碳社會的轉型。
第三,逐步擴大碳市場范圍,引入拍賣機制,協同電力市場改革,進一步完善碳市場機制。全國碳市場目前只涵蓋電力部門,我國新建的燃煤電廠技術比較先進,如果碳交易僅限于電力行業,那么碳排放減排成本下降的空間將很有限。只有當碳市場繼續擴大,逐步擴展到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等重點排放行業,將減排成本更低的企業納入進來,通過碳市場來降低減排成本的效果才會更加凸顯。另外,要逐步引入并擴大配額拍賣的比例,協同好電力市場改革,確保碳定價信號能順利傳導到用能終端,進一步完善碳市場制度。
第五,政策設計要充分考慮政策影響與公平分配,要與我國共同富裕的目標相協同。碳市場配額的分配、碳稅收入轉移支付等,都要考慮對低收入者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政策設計要充分考慮對需求側用戶的收入分配效果。例如,可以考慮將部分碳配額發放給個人用戶,讓控排企業購買市場上居民散戶的碳配額,政府通過直接補貼低收入居民碳配額,可以緩解能源政策、能源消費品價格提高帶來的負面分配影響。
努力實現“雙碳”目標,不僅是環境與氣候領域的問題,而且體現了我國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實現共同富裕、增強國際競爭力以及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當前,“雙碳”目標的時間表已然確定,需要做好“雙碳”目標下經濟政策的頂層設計,設計好碳定價分步走的步驟和具體方案,將規則和激勵機制構建起來,穩定企業和居民預期,通過碳中和路徑的制度創新、挖掘其他潛在機遇,保證高質量經濟發展和“雙碳”目標同時實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