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碳中和 > 動態

    關于碳定價、碳金融、碳投資 中外大咖的發言亮了

    上海證券報發布時間:2021-06-03 10:09:27  作者:李苑

      碳交易、碳定價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氣候投資前景如何?在5月29日至30日舉行的國際金融論壇(IFF) 2021 春季會議上,中外權威專家就這些熱門議題進行了探討。

      碳定價將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表示,中國在碳定價或碳相關領域的政策是不斷嚴格的。而碳定價可能在未來碳達峰和碳中和當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由碳中和本身系統性、引領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決定的。此外,碳定價的機制本身并不完全是一個自由市場的機制,而是人為的市場,無論是總量的設定,還是它減排的速率和方向都需要確定成本。

      王毅建議,中國碳市場的建設要從目前的配額以及整個交易過程中碳價的走向等做更好的分析;要逐步明確宏觀政策,包括明確碳排放峰值和明確行業政策等。

      IFF副主席、摩根士丹利全球副主席、意大利前財長多梅尼科·西尼斯卡爾科表示,進行碳定價實際上比碳稅容易執行,更加長期的投資活動需要有更加穩定的定價作為基準。他還建議中國可以考慮借鑒很多國家已有的經驗,未來采取碳定價和碳稅同時搭配進行的模式。

      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認為,中國市場需要一個有效性、流動性、穩定性,具備廣度、深度和彈性的,能夠反映邊際減排成本,反映外部性成本的碳價格信號。

      談到具體的碳交易,IFF學術委員、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會長王元豐設想把碳交易個人化,他說:“隨著系統不斷完善和成熟,我們可以有更多個人的和中小企業的碳交易,從而讓他們親身了解哪些是高碳,哪些是低碳,最終使其自主進行節能減排。”

      發展可持續金融是大勢所趨

      國際能源署表示,到2030年全球對能源項目的投資將增加一倍以上。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也預測,未來的30年碳中和將為中國帶來上百萬億元的投資機遇。

      “全球可持續金融市場潛力巨大。”中國銀行行長劉金表示,現階段還受到規則標準不統一、市場機制不完善、產品創新不充分等方面的制約。為了解決這些制約因素,劉金建議,全球金融機構應該共同負起責任,制定兼顧各國發展需求的標準;積極培育可持續金融市場,將更多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等行業納入可供交易的行業范圍;創新可持續金融信貸產品,推進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創新預期收益抵押、股權質押等方式開展排污權、碳排放權、用能權等綠色權益抵押質押貸款業務。

      中國工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周月秋表示,應加快投融資結構低碳轉型的步伐。要持續擴大綠色投融資占比,制定碳中和的計劃,通過產品、服務、創新,幫助股東、客戶、供應鏈上下游來實現節能減排。

      氣候投資正在成為主流

      在IFF理事、美國保爾森基金會副主席兼總裁戴青麗看來,氣候變化現在正成為一門好生意,中國將成為氣候商業熱潮的核心,不僅因為中國的排放規模創造了機會,而且還因為中國正在成為創新綠色金融和清潔技術的領導者。

      IFF 副主席、全國社?;鹄硎聲崩硎麻L陳文輝認為,碳中和是一條又長又寬的賽道,很可能像“數字化”一樣讓整個中國各個領域煥然一新,面對這樣的經濟社會變革,作為投資機構需要有長遠目光、做長遠規劃,這樣才能抓住機遇。

      一個普遍的業界共識已經形成,“碳中和”未來的投資方向將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建筑、工業和綠色農業,要抓住歷史性機遇,就必須深入這些領域尋找下一個風口。

      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顧問、聯合國前副秘書長索爾海姆建議人們更多關注傳統能源企業轉型、公司治理以及技術導向方面的趨勢。他表示,中歐正在聯合制定《全球綠色投資指南》,為將來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金涌院士談碳達峰:要完成目標需寄托于顛覆性創新

    金涌院士談碳達峰:要完成目標需寄托于顛覆性創新

    在中國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后,各行各業蓄勢待發。國際上,甚至有氣候變化問題專家評價“這是過去十年里最大的氣候新聞”。
    專訪2021-06-03

    能源行業狠抓甲烷排放管控 助力“雙碳”目標

    近日,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能源行業企業發起成立了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嚴格實施甲烷排放管控,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綜合新聞2021-06-02

    明陽智能發布2023碳中和藍圖!

    6月1日,適逢集團28周年廠慶之際,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發布了首份碳中和報告,將面向國家“30、60”雙碳目標打造最大比例的可再生能源供給系統,在2023年底前實現運營控制范圍(范圍一、范圍二)碳中和?!?/div>
    行業要聞2021-06-02

    華為云用技術推動“碳中和”

    是全球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的大致噸數,而0則是我們需要達成的目標,未來我們需要使出渾身解數將碳排放由現在一年約510億噸當量的碳排放,通過如低碳技術、或碳補償的方法相互抵消變成0,而這個過程指向的就是現如今社會各界都在熱議的一個話題——碳中和。
    企業報道2021-06-01

    中國石化首座光伏建筑一體化碳中和加油站投用

    近日,中國石化首座光伏建筑一體化碳中和加油站在廣西石油百色六華加油站投入使用,這是中國石化在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應用的一次突破。
    動態2021-06-01
    煤電碳達峰:1000多座燃煤電廠要關停嗎?

    煤電碳達峰:1000多座燃煤電廠要關停嗎?

    一場顛覆性的大討論正在中國能源領域展開,主題是中國現役的1000多座燃煤電廠會不會被判“死緩”?以及未來中國電力系統究竟應是什么樣的?
    深度閱讀2021-06-01
    中科院公布中國“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進展

    中科院公布中國“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進展

    5月30日,在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七屆學術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丁仲禮作了題為《中國“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的專題報告,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學部近期圍繞碳中和問題所布局的咨詢項目進展情況。
    重要新聞2021-05-31
    丁仲禮院士:“碳中和”將帶來經濟社會大轉型

    丁仲禮院士:“碳中和”將帶來經濟社會大轉型

    5月30日,在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七屆學術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丁仲禮作了題為《中國“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的專題報告,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學部近期圍繞碳中和問題所布局的咨詢項目進展情況。
    人物2021-05-31

    徐韶峰:布局“雙碳”,綠色能源管理應對新型電力系統三大挑戰

     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提出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從傳統電力系統到新型電力系統的轉變,是從以化石能源為主到以新能源為主的轉變,是從部分感知向高度感知、從單向控制向雙向互動、從計劃為主向智能高效的轉變。
    專訪2021-05-31

    徐韶峰:布局“雙碳”,綠色能源管理應對新型電力系統三大挑戰

     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提出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從傳統電力系統到新型電力系統的轉變,是從以化石能源為主到以新能源為主的轉變,是從部分感知向高度感知、從單向控制向雙向互動、從計劃為主向智能高效的轉變。
    專訪2021-05-31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