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作為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正日益受到各界重視。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下稱《意見》)近日發布,明確提出“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完善充(換)電站、加氫(醇)站、岸電等基礎設施網絡”“建立健全氫能‘制儲輸用’標準”。
氫能行業資深專家李參成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舉將有效促進技術創新與突破,解決長期以來困擾行業的關鍵技術難題,同時,通過完善充(換)電站、加氫(醇)站等基礎設施網絡,為氫能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奠定基礎。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意見》中關于建立健全氫能“制儲輸用”標準的要求,被視為推動氫能產業規范化、規?;l展的關鍵一步。李參成表示,長期以來,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體系,氫能項目在不同地區間難以實現無縫對接,這不僅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也制約了氫能市場的拓展與成熟。
“在標準上,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標準。”一名氫能企業高管向第一財經記者舉例,“在這個地方做的(制儲輸用)項目,到了另一地方,就不行了,你得重新走一遍,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跑。”
李參成表示,標準的統一與完善,將極大提升氫能產業的整體效率與安全性,促進資源的高效配置與利用。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加快氫能產業發展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
根據《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中國將基本掌握氫能的核心技術和制造工藝,氫燃料電池車輛的保有量預計將達到約5萬輛,同時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此外,可再生能源制氫量將達到10萬噸到20萬噸/年,預計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萬噸到200萬噸/年。
氫能產業的發展,不僅能夠推動能源結構的優化和升級,還將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包括氫氣制備設備、氫燃料電池、加氫站建設等。此外,氫能的廣泛應用也將為交通運輸、工業生產、建筑供暖等多個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但上文受訪者同時表示,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攜手并進,共同應對技術挑戰、完善政策體系、加強市場培育,推動氫能產業健康、有序、快速發展。(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