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事關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依托全域數字管理中心,加快數字化轉型,在確保自身電網安全的同時,形成更遠更廣領域輻射力,以電力大數據賦能社會安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打造全域能量管控平臺
為深入貫徹落實“數字浙電”建設要求,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結合當地資源稟賦,以數字技術與公司業務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數據核心要素作用為手段,打造全域數字管理中心。
該中心融合能源大數據中心、電力負荷管理中心和供電服務指揮中心職能,賦能電網安全運行、企業經營管理、客戶優質服務、綠色高效用能,打造能源互聯新形態、能源消費新生態、能源發展新業態,加快形成具有浙江辨識度和社會價值的數智新型綜合示范域。
圍繞社會綜合能效、電網調控能力和企業治理能力“三條主線”,該中心推動“三個轉型”、實現“三個提升”:電網數字化,聚焦電網發展全環節,推動電網數字化轉型,提升資源配置能力;管理數字化,聚焦企業管理全過程,推動企業管理轉型,提升企業治理能力;服務數字化,聚焦社會用能全方位,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提升社會綜合能效。
聚焦電網調控能力提升,全域數字管理中心數字平臺圍繞“電網一張圖,數據一個源,業務一條線”,打造“源荷互動、專業互通、政企互聯、資源互濟”新型電力系統。資源全匯聚,整合多方資源,將充電樁、企業微網、電網側儲能等海量離散資源匯聚;信息全感知,集合智能融合終端、用戶側末端采集裝置等末端感知設備,實現電網實時狀態監測、異常診斷、運行評估;要素全感知,促請發布相關文件,出臺光伏、儲能建設補貼政策及微電網群、抽凝機組、柴發、充電樁等需求響應激勵政策。該中心生成的“電力看經濟”數字報告有效支撐政府決策部署精準把控。
同時,蕭山電網的調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實現調節智能化、響應自動化、反饋及時化,在配網臺區、微網園區或區域能源服務商根據接收到的響應需求,自主對充電樁、車間或空調等負荷進行響應后,全域數字管理中心整合臺區內用戶表計的基礎數據或區域能源服務商的響應信息,實時反饋參與調節用戶數、單戶調節容量、累計調節容量等執行情況。
全域數字管理中心實時掌握著蕭山全域電力車輛調度情況,一旦接收到電氣類火災報警,中心立即調派就近的專業人員和車輛前往現場支援。消防中隊通過共享的數據,可以同步實時掌握電力搶修車的軌跡,并與專業人員取得聯系,利于現場消防隊員快速制定現場流程,縮短救火反應時間。
雙碳大腦聚焦能效提升
聚焦社會綜合能效提升,該中心以看碳、析碳、管碳三大核心要素,搭建“碳地圖、碳足跡、碳管理、碳場景”四大板塊,打造了一套集碳排放監測、管控、治理于一體的智治系統,實現了區域碳排放“一屏全覽、一路追蹤、一體智治、一眾應用”。
碳地圖,聚焦四大指標,繪制能耗強度五色圖,“一屏全覽”區域碳排情況,通過直采、數據接口等方式完成蕭山4520家用能企業數據全覆蓋;碳足跡,以行業能源消費特征為導向,繪制六大領域“碳流溯源圖”,數據顯示去年蕭山區40.59%的碳流向工業領域,16.24%的碳流向能源領域;碳管理,建設“政府、鎮街、企業”三級駕駛艙和六大領域分艙,利用微應用、閉環管控流程實現網格化管碳;碳場景,針對企業降碳,定制化開發應用場景,推出航民智慧能碳管控平臺、奔馬化纖余熱回收、欣美電氣微電網等應用,引導340家企業進行綠色轉型。
“為更好地助力政府進行碳管理,‘雙碳大腦’還入駐了政務平臺——浙政釘電腦端,并同步研發完成手機端,讓雙碳智慧治理延伸到指尖。”“雙碳大腦”研發團隊浙江中新電力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員工羅曼介紹。
蕭電大腦服務企業治理
聚焦公司企業治理能力提升,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以實用、好用、易用為導向,基于國網浙江電力數據中臺打造了蕭山電力大腦中樞系統,涵蓋一個總經理駕駛艙、八大專業分艙(含所長專業艙)、七大應用場景、N個業務中心等應用。
一個總經理駕駛艙,直觀展示公司關鍵性信息及各專業重點指標,設置優質指標公示與指標級分類預警;匯集全公司八大專業核心經營指標及各專業近期重點考核指標;形成七大應用場景,關注內部部門間業務應用,展示整個業務生命周期中各部門關注信息,促進業務協同合作;N個業務中心,聚焦服務于公司內部事務管理,定制性業務應用場景,提高工作效率。
在基層站所,蕭電大腦通過所長專業艙為基層提質增效賦能。“我們供電所通過專業艙能夠更好掌握站所整體和基層員工工作開展情況,有助于提升業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湘湖供電所所長徐法甄說。
下階段,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將以全域數字管理中心為抓手,持續深化對各類數據的統合,建立起更智慧的信息分享機制,協助開展社會治理,全力做好電力保供等各項工作的數字化支撐。
來源:浙江日報(余 麗 朱小煒 范金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