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鄉村電氣化是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建議進一步提升新時代鄉村電氣化水平,規范新能源接網管理流程和建設標準,有序推進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金湖縣供電公司五級專家、信息通信運檢技術專職吉蘭芳說。
吉蘭芳認為,提升鄉村電氣化水平具有較強的現實需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鄉村振興局印發《關于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構建農村新型能源體系;到2025年,農村電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承載能力穩步提高,農村地區電能替代持續推進,電氣化水平穩步提升,電力自主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第一產業用電量127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目前,我國農村電網設施持續完善,供電質量較以往大幅提升,電氣化農業工器具價格進一步下探,分布式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裝機容量保持穩步增長,支撐農村新型能源體系構建。鄉村電氣化水平的持續提升,對于服務鄉村全面振興、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激發產業升級新動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一段時間的走訪調研,吉蘭芳發現,近年來各地穩步推進惠農富民電氣化項目,鄉村新能源項目加快建設,但仍存在局部發展不平衡等情況。對此,她建議進一步加強分布式新能源發展的引導與管理,按照“政府推動、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的思路,促進能源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協調;積極挖掘新能源富集區域的電氣化潛力,提高新能源就地平衡能力;明確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規范,推行標準化管理流程,做好分布式新能源設備年檢,保障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吉蘭芳還建議加大鄉村電氣化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提升農業種植、農產品加工以及農村居民生活等方面的電氣化水平,推動農產品加工包裝、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全產業鏈電能替代。在具體實施方面,她建議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鄉村電氣化項目建設,鼓勵通過政府財政資金補貼的方式,充分調動市場和廣大農民參與鄉村電氣化建設的積極性,通過構建以電氣化為核心的農村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和便捷服務體系,助力生態文明和美麗鄉村建設。(郭玲 周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