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清理路面石塊時要小心山頂的碎石滑落,咱們抓緊時間清理疏通。”8月10日8時30分,在發生山體滑坡的新疆塔什庫爾干縣庫科西魯克鄉613縣道旁,220千伏齊熱哈塔爾開關站新建工程項目部黨員王帥對在進行道路搶通工作的同事叮囑著安全注意事項。
613縣道地處塔莎古道前半段,縣道旁是一直延綿至塔什庫爾干縣縣城的山體,道路途經地段蜿蜒崎嶇、海拔落差較大。每逢雨季,該縣道沿線易發生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
8月9日深夜,庫科西魯克鄉突然遭遇6小時的連續暴雨,山洪裹挾著泥石流引起山體滑坡,阻斷了613縣道,鄉里多處供電設備也因此受損。
613縣道受阻路段是庫科西魯克鄉通往塔什庫爾干縣縣城的唯一車輛通道,位于縣道距離縣城90千米處,道路中間堆積了很多山頂滾落的石塊。當前,當地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前往縣城的社會車輛和趕來的電力搶修車、救護車、核酸檢測車都無法通行。
10日8時,220千伏齊熱哈塔爾開關站新建工程項目經理姜濤接到庫科西魯克鄉政府第一書記劉述山的緊急求助電話,希望項目部幫助鄉里盡快疏通縣道。項目部是鄉政府的聯防聯控單位之一。工余時間,姜濤總帶著項目部的同事去幫鄉里的村民平整田地,或是協助鄉政府運送生活物資。因此,遇到緊急情況時,他們也常常最先接到求助電話。
“發生泥石流后,那段路沒有手機信號,王帥先聯系當地熟悉路況的護邊員了解道路情況,節省趕路的時間。”“劉光榮、馮子劍,把鐵鍬、鋤頭和搶險工具帶齊,馬上出發,咱們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搶通縣道。”放下電話,姜濤和項目部其他3名黨員組成黨員突擊隊,駕駛1臺大型鏟車往救援現場趕去。
他們出發時,天色還沒有亮。夜里雨下得又大又急,路面到處都是積水和淤泥,還有隨處可見的碎石,馮子劍努力看著前方的路況,駕駛著鏟車在濕滑的路面上盡可能快地前行。半小時后,大家趕到了救援地點。
六七米寬的縣道上堆滿了石塊,十余輛車擁堵在一起?,F場已有30多名自發趕來的村民在撿拾石塊疏通道路,但進展緩慢。隊員們先將現場人員疏散到路邊的安全地帶,然后仔細勘查現場。他們發現,縣道的受阻路段近2千米長,受阻點有4處,部分路段旁的山體積水仍在往路面上流,靠近山體的兩處受阻點存在塌方的危險。
隊員們迅速分工,由1人開著鏟車清理滑落的大石塊及泥土,兩人負責鏟車指揮及安全監督,另外1人負責疏散現場車輛,指揮當地村民清理碎石和砂土、墊平道路。“路面濕滑不平整,車輛退出時看好周圍的環境。”“山頂的碎石隨時可能滑落,大家不要太靠近山體啊。”王帥作為安全監督員,緊盯著現場情況,時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隊員駕駛鏟車將路面的砂石推到靠近河道的一側,拓寬并加固道路,同時將靠山體一側可能會再次發生泥石流、塌方隱患的沙土轉移到河道一側,墊出一段長約10米寬約4米的會車點,增加道路通行寬度。隨著鏟車的作業,大家一共清理了近350方的砂石和雜物。
經過黨員突擊隊隊員和村民4個小時的努力,12時40分,縣道的搶險疏通救援工作基本完成,所有車輛恢復通行。
看著電力搶修車和核酸采集車順利通過,庫科西魯克鄉“訪惠聚”工作隊隊長史軍鵬握著姜濤的手說:“這次幸虧有你們的幫助,4個小時就打通了這條‘斷頭路’,太感謝你們了。”“我們是黨員,為群眾辦實事是我們的責任。”姜濤答道。(馮子劍 夏靜 李瑩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