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在河北省靈壽縣南寨鄉馬家莊村的葡萄園里,種植戶們三五成群,正在采收葡萄。
“5年前,俺家的丘陵地遇上旱年,土硬得像石板,草都難長。如今這里變成了葡萄園,多虧了供電公司。”葡萄種植戶馬偉成指著葡萄園旁邊一臺排灌變壓器頗有感觸地說,“電接到地頭,抽水澆地別提多方便了。”
馬家莊村地處靈壽縣西北部水資源匱乏的丘陵干旱區,全村有350戶1450人。為帶動村民增收,經過多次考察,馬家莊村村委會決定組織村民以土地入股、租賃或流轉的形式在村西的丘陵地上發展葡萄種植業。但這里常年干旱少雨,灌溉設施基礎薄弱,葡萄種植業一直發展不起來。
2016年,靈壽縣供電公司推進農村電氣化建設,在馬家莊村的旱丘陵上新裝了1臺200千伏安變壓器,新建3.2千米排灌線路。從此,馬家莊村的葡萄園有了動力電。種植戶們打了深水井,敷設了排灌管道,初步實現了電氣化灌溉,村里的葡萄種植業也走上了規?;l展軌道。
2018年1月,馬家莊村村委會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發展葡萄種植業,并帶動附近的新村、北崗等村一起發展種葡萄植業,種植總面積超過2100畝,有630戶村民參與其中。隨著種植面積不斷增加,馬家莊村葡萄種植業發展遇到了新困難。
“由于果園地塊越來越長,排灌設施跟不上,半天也澆不了一塊地,遠處的還沒澆上水,靠近出水口的地已經澆完三四個小時了。這樣費時費力不說,也容易出現地兩頭葡萄藤掛不上果的現象。”馬偉成說。
靈壽縣供電公司了解到葡萄園遇到的困難后,根據種植園水利灌溉工程規劃和用電需要,增加電源布點,新裝3臺變壓器,新建排灌線路2500米,滿足種植園用電需求。
2018年3月,葡萄園新建了3眼機井,敷設了主、分支排灌管道,形成了覆蓋整個園區的電氣化灌溉網絡。葡萄園每隔十幾米設一個出水口,電源一啟動,水就流進了果園,實現高效灌溉。
從2019年開始,馬家莊村采取“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倡導規范化種植,葡萄種植面積擴大到500畝。2021年,馬家莊村又建起了葡萄釀酒、酒器工藝品制造等企業,帶動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今年我們村又擴大了葡萄種植面積,現在有1600多畝地種上了葡萄,預計全年葡萄產業總收入能超過590萬元。”馬家莊村村委會主任高興地說。(李毅 尹冀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