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農電 > 要聞縱覽

    南方電網公司全力服務鄉村振興速寫

    南方電網報發布時間:2023-04-19 15:35:39

      編者按: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牢記諄諄囑托,凝聚奮進力量。南網報帶您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一覽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區在新時代十年來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生動場景,了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壯闊畫卷背后的南網力量和責任擔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廣東茂名察看鄉親們的荔枝產業時,習近平總書記說,“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囑托,聲聲入耳。關切,念念于心。黨的十八大以來,南方電網公司胸懷“國之大者”,盡銳出戰助力脫貧攻堅,全面助推鄉村振興。

      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管家式”服務、保供電“一張圖”……讓位于廣東湛江東海島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實現了帶電消缺“零感知”,助力基地培育更多優質種蝦。如今,全國每5只對蝦,就有3只來自湛江。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在省級“一村一品”荔枝生產專業村——廣東茂名柏橋村,鮮果加工、倉儲物流冷鏈建設、電商帶貨……荔枝產業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用電需求。隨著智能配電網的逐步建成、“低電壓一張圖”數字成果的充分應用,優質供電保障了柏橋村荔枝產業的興旺發展。4月的廣西全州毛竹山村300多畝葡萄園生機盎然,春風吹拂,滿眼綠浪。“‘幸福電’造就了靚麗風景。”毛竹山村黨支部書記王新明介紹,南方電網公司投資100多萬元對該村進行高標準電網智能化改造,以優質電力支撐起葡萄園的技術改造。

      電網改造升級,賦能鄉村旅游。為守護好“鄉愁”名片,貴州遵義花茂村架設了紅色文化旅游區專線,實施了電纜入地工程,全新的配電表箱代替了破舊的表箱,私拉亂接線路的現象不見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洱海污染防治保護工程電網建設的積極推進以及洱海生態廊道4個區域共69處中低壓電力線路的永久性遷改,助云南大理山更青、水更綠、生活更美好。鄉村旅游的興起帶動用電量持續攀升,海南三亞博后村今年第一季度用電量同比增長逾七成,“電壓穩了,電量足了,我們也敢買電器、開民宿了。”博后村村民符號在家門口安心吃上了“旅游飯”。

      消費幫扶,讓脫貧群眾看到好“錢景”。在南方電網公司定點幫扶縣廣西河池東蘭縣,花香鄉坡索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9年的6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113萬元,僅用了不到3年時間。該村黨支部書記覃松榮說:“今年村里一季度農產品銷售額超過500萬元,有400多萬元都來自南網‘赫茲樂購’平臺的消費幫扶。”

      教育幫扶,為鄉村振興“造血”。南網知行書屋項目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當地教育生態,為山里的孩子們打開觀望世界的一扇窗,也在為鄉村振興默默蓄能。在貴州安順紫云縣洛麥小學“南網知行書屋”,留守兒童楊海霞正聚精會神地閱讀。她說:“我要像《我要做好孩子》的主人公一樣,做一個誠實、勇敢的好孩子,讓爸媽能在外安心打工掙錢。”

      黨的十八大以來,南方電網公司用一系列亮眼的數據,交出了一份用心的答卷——

      實現機井通電和自然村通動力電全覆蓋,實現智能電表、低壓集抄全覆蓋,解決農村供電“最后一公里”問題;

      2012年至2021年,累計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投資3097億元,2022年完成農村電網投資314.5億元;

      已建成南網知行書屋260間,覆蓋42個縣(市、區),累計配置近百萬冊優質圖書,直接受益人數超23萬人次。

      ……

      回望過去,是為了更好前行。“站在新的起點,我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公司規劃部(鄉村振興辦)經理唐寶說,“我們將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用心用情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南網貢獻。”

      南網報記者 何宇瞳 劉洋洋 通訊員 劉樹楷 黃震宇 孔德淇 陳其勛

    山海之間話振興

    優質電力為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賦能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一覽南方五省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生動圖景

    廣西新電力集團都安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為漁業養殖場提供“一對一”服務。鄧琪芳 孫靖凱 攝

      4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廣袤無垠的海洋上深海網箱養殖星羅棋布,郁郁蔥蔥的丘陵上荔枝樹花開爛漫……位于廣東西南部的湛江、茂名,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農村面貌明顯改善,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在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快車道上奮力前行。

      經濟發展,電力先行。近年來,廣東電網公司全力踐行振興粵東西北戰略,持續推動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助力農村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在山海之間,傾情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升級電力引擎 唱響海洋牧歌

      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

      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位于湛江市東海島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考察時強調,“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

      近日,湛江供電局供電服務隊出現在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對電力設備進行巡檢消缺。該基地對電力供應有著極高的要求,湛江供電局在負荷預測管控、運維策略調整、應急預案制定等關鍵要點,逐一對照制定細化措施,定期開展拉網式隱患排查行動,實施負荷能轉必轉、能帶不停、一停多用,通過帶電作業在基地“零感知”情況下完成用電需求供應、電力運維消缺等工作,以確?;赜秒?ldquo;零影響”。

      為解決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的湛江引調水項目用電問題,湛江供電局多次組織現場勘察、研究供電方案,根據電機容量和用電負荷預測,最終確定采用雙電源雙回路的電源接入方式,通過項目建設綠色通道完成線路跨越青年運河審批。

      智能配電網亮了 “荔枝+旅游”火了

      一個合作社,打通了荔枝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一條高速路,讓荔枝搭上了遠銷各地的順風車;一座小村莊,通過荔枝特色產業走上了致富幸福路。這是廣東茂名市柏橋村的鄉村振興故事。

      4月11日下午,廣東考察第二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茂名市柏橋村。

      4月13日,茂名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荔枝園里,果農正緊抓農時,對荔枝進行修枝打藥、施肥壯花。當地供電人員主動走進荔園,為果農灌溉用電答疑解惑,為用電線路設備把脈問診。

      近年來,茂名市積極主動融入全省荔枝產業發展格局,圍繞打造全要素、高水平的荔枝產業集群,著力培育新動能、扶持新主體、打造新業態、拓寬新渠道,發展鮮果加工、冷鏈加工、電商、文旅等荔枝相關業態,在快速推動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用電需求。

      茂名供電局積極配合地方政府打造“荔枝+旅游”文化品牌的工作部署,不斷提升供電優質服務,扎實推進“三零”“三省”服務落到實處。

      為滿足種植果樹設備用電、助力荔枝產業發展,茂名供電局為果農報裝農業生產用電以及辦理增容業務開通“綠色通道”,簡化業擴報裝流程,努力壓減客戶辦電時間和成本,緊扣客戶用電需求,為客戶量身定制供電方案,提高客戶用電能效。該局還發揮臺區經理網格化管理優勢,搭建供電與企業之間的互通橋梁,第一時間為荔農用電排憂解難,為荔枝產業發展提供最優的電力營商環境。

      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鄉村發展,是歷史命題,也是時代課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4月11日,在柏橋村,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地對鄉親們說,“要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強對后富的幫扶,推進鄉風文明,加強鄉村環境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讓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當前,廣東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進一步激發縣、鎮、村三級發展活力,推動鎮村同建同治同美,讓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在湛江徐聞,推動“百千萬工程”的落地,離不開縣域經濟的蓬勃發展。正在建設中的廣東·海南(徐聞)特別合作區規劃建設總面積約140平方公里。2月以來,湛江供電局積極配合優化其臨時基建用電和永久用電報裝流程,統籌施工力量和工程物資,高效完成了低壓業擴配套項目建設。新建110千伏三墩變電站預計今年7月竣工投產,將為特別合作區提供堅強電力保障。

      在茂名高州,近年來,當地荔枝產業發展飛速,伴隨著根子鎮荔枝博物館、貢園、橋頭小鎮等景區逐步建成完善,帶旺了旅游產業發展,供電需求也逐步提高。

      茂名供電局根據根子鎮負荷分布實際情況,積極建強完善電網網架。目前110千伏根子變電站及1回110千伏出線已投產,新增10千伏出線10回,解決了根子鎮供電半徑長、低電壓等問題,滿足柏橋旅游景區、荔枝配送基地等急劇增長的負荷需求。與此同時,該局致力于供電質量提升,以數字化為抓手,逐步建設成可觀、可測、可控的智能配電網。(楊雅潔 李海明 陳其勛 葉澤 李林廣)

      廣東省清遠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

      電力賦能科技興農

      特產街的村民直播售賣農產品;產業園的工人們忙著采摘小番茄;玩具加工廠的女工們坐在傳送帶旁,雙手上下翻飛;村口停下一輛電動車,新的一輪游客又到了……4月15日,筆者在廣東清遠英德市連樟村看到,曾經落后的“空心村”正煥發出鄉村振興的新活力。

      在連樟村現場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生產技術經理陳華正在打理櫻桃番茄藤,他把垂下來的藤蔓重新搭到牽引繩上,又抓起盆里的土細細查看。

      據了解,該科技示范園引進物聯網智能水肥一體化機組等先進設備,高效種植農作物新品種,已成功產出優質草莓、碧月西瓜、冰淇淋蜜瓜等,平均年產量能達到65噸。“我們全部采用自動化控制,供電可靠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陳華說道。

      高新技術的使用離不開穩定供電和可靠服務。2019年,清遠供電局就在連樟村建成了智能綠色電網,多路電源、儲能微電網、光伏發電、自愈式快速復電系統等為鄉村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2023年,該局充分利用連樟村村民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項目,實現連樟村內部的碳中和甚至負碳,全力打造源網荷儲充多能互補的負碳新型電力系統示范點,更好地為鄉村振興服務。

      科技興農,電力賦能。談到未來,連樟村村干部陸文澤充滿信心:“我相信未來的連樟村是一座大型的田園綜合體,在綠水青山的環境里打造鄉愁的味道、農村的氣息,從而把人才留下、產業留下、消費留下。” (毛敏 周曉)

      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毛竹山村

      小葡萄“串”起致富鏈

      4月,廣西全州縣毛竹山村葡萄園一派生機盎然。新發的嫩枝傲立葡萄架,微風吹過,滿眼綠浪。忙碌的村民們憧憬著好的收成。

      葡萄產業富了全村,順口溜也變了。曾一度流傳的順口溜“一天三頓南瓜湯,住的都是泥磚房,有女不嫁毛竹郎”。后來,毛竹山村家家戶戶都種植葡萄,全村46戶156人擁有300多畝的葡萄園,年人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全村實現了大變樣,村民腰桿子都挺直起來。

      “毛竹山村從內到外都靚起來了。”毛竹山村黨支部書記王新明臉上洋溢著自豪和驕傲。村民開辦農家樂、開展葡萄采摘業務,2022年吸引到村旅游、考察、學習的人數突破30萬,“葡萄村”開始向“融合農文旅”華麗轉型。

      “‘幸福電’造就靚麗風景。”王新明講起“紅色電力先鋒服務隊”助力毛竹山村鄉村振興的故事。2020年5月以來,廣西電網公司投資100多萬元,對毛竹山村進行高標準電網智能化改造,新建一臺100千伏安變壓器,有效解決了電壓低、線路重過載等問題。同時,幫助村民統一規劃電網線路,為葡萄園安裝抽水電源裝置,以優質電

      力支撐起葡萄園技術改造。“滴灌、噴灌技術節約了水資源,葡萄園經受住去年桂北夏秋大旱的考驗,產量沒降反升,增產一成以上。”王新明說。

      “未來,我們還將建設一批電力項目,支撐幸福餐廳、游客中心、充電樁等可靠用電!”廣西新電力集團全州供電公司才灣供電所黨支部書記黃琦春介紹說。

      “萬象更新春光好,一年巨變喜事多。”村民王德利家門前的對聯在訴說村里新變化,“幸福人家”的橫批正是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陳尤英 俞超)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

      以滿格電力留住鄉愁

      4月14日,筆者沿著洱海邊,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鎮到灣橋鎮古生村路上,可以看到成片的油菜花田。來到古生村,走在村間的青石板道路上,街巷干凈整潔,民居青瓦白墻,流水穿村而過,安靜而閑適。

      隨著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今年春節期間熱播,作為取景地之一,本就是熱門旅游地的大理又火了一把,位于洱海邊的古生村也是游人如織。

      在2014年以前,村子里可不是眼前的這幅景象。“各種違章建筑,通信等線路也像蜘蛛網一樣。”當地村民楊立基說。

      近年來,當地政府在突出白族民居特色的基礎上,按照保護古建、改造已建、引導在建、控制未建、拆除亂建的原則對民居進行了整治,對村內的文物古跡也實施了修舊如舊。

      云南電網公司大理供電局也對古生村10千伏電纜和400伏主干線路全部實現電纜改造入地。“街道上的‘蜘蛛網’沒有了。臺式變壓器全部改為景觀箱式變壓器,十分具有大理當地特色。我們還把原來的4臺變壓器改為3臺,容量則從480千伏安提升到1760千伏安。供電可靠了,分支箱代替了電桿,線路絕緣化,村容村貌得到美化!”云南電網大理下關供電局喜洲供電所安全員楊昆利介紹。

      古生村的美離不開洱海的清澈。在洱海治理的過程中,大理供電局積極推進洱海污染防治保護工程電網建設,全面完成影響洱海生態廊道施工的4個區域共69處中低壓電力線路永久性遷改;積極密切關注環湖截污污水提升點及污水處理用電需求,及時辦理洱海污染防治保護項目帶電搭火等工作,以滿格電力保障洱海保護治理設備高效運轉。 (沙子鍵)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

      多產業布局助鄉村振興

      4月15日,恰逢周末,花茂村“紅色之家”農家樂迎來了前往賞花拍照打卡的游客,貴州電網公司遵義供電局工作人員為確??煽坑秒?,前往農家樂檢查用電設備的運行情況。王治強經營的“紅色之家”是該村第一家農家樂。這是一幢具有黔北民居風格的兩層小樓,青色瓦片、白色灰墻,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紅色之家”四個大字分外醒目。

      今年,隨著旅游市場的復蘇回暖,王治強的農家樂也吸引了周邊不少游客前來參觀。“我們農家樂廚房的所有設備都是用電,供電人員也會不定期來幫我們檢查線路,我們完全不用擔心用電問題。”王治強滿意地向筆者說。如今,“紅色之家”全電廚房改變了傳統農家樂的“煙火氣”,助力新時期花茂綠色發展。

      當下正是草莓成熟的季節,在花茂村王世剛家的草莓園里56個大棚整齊排列,棚內一排排紅彤彤的草莓鮮艷欲滴,三三兩兩的游客正在棚內采摘試吃。

      春節期間上市的草莓可是水果攤上的“貴族”,價格也頗高。1月初的花茂村室外氣溫已近零攝氏度,但王世剛家的草莓大棚內溫度一直保持在15攝氏度左右,這都得益于大棚里面的增溫設備。王世剛說草莓種植、澆水、取暖、照明樣樣都離不開電,特別是在草莓生長期,需要大量用水,就得靠抽水設備來幫忙,這些都少不了電力的支撐。

      為落實好鄉村振興戰略,守護好鄉愁這張名片,遵義供電局近年來累計投入電網建設資金700余萬元,在花茂村架設了紅色文化旅游區專線、實施電纜入地工程。改造后,全新的配電表箱代替了破舊的表箱,私拉亂接線路的現象不見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劉代媛 吳有洋)

      海南省三亞市博后村

      吃上“旅游飯”走上致富路

      “電壓穩了,電量足了,我們也敢買電器開民宿了。”4月14日,一提到去年村里的電網改造,家住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博后村的村民符號深有感觸。他說,去年海南電網公司三亞供電局開始實施新一輪農村配網改造升級工程,讓他們能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提供了一粒“定心丸”。

      走進博后村,蟲鳴鳥叫不絕于耳,站在哎岬湖畔,眼到之處皆是美景,特別是數十棟風格各異的民宿尤為顯眼。“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前來,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4000元提升至29550元。”博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蘇少洪說。

      據了解,為進一步提升供電可靠性及適應美麗鄉村景觀需求,從2018年9月起,三亞供電局投資115.86萬元,對博后村配網進行改造,將原位于進村主干道的架空線路改遷電纜入地,并將臺架變壓器更換為箱式變壓器。目前,博后村主干道供電全部實現電纜入地。

      隨著新一輪農村配網改造升級工程,不僅美化了村莊,更滿足了民宿迅猛發展的用電需求,也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現在,村民用電越來越放心了,電網也成了‘美麗鄉村’的一部分。”蘇少洪說,依托村里的供水、供電、景觀改造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博后村在今年春節旅游高峰過后熱度仍不減,全村58家民宿幾乎每天都爆滿。鄉村旅游火了也帶動用電量持續攀升,據統計2023年一季度博后村用電量達327.8163萬千瓦時,同比增長71.47%。

      據了解,為助力鄉村振興,三亞供電局今年第一批配網項目計劃投資達0.65億元,其中農村配電網項目160個,計劃投資3398萬元,優先安排農村電網項目,重點解決農村配電網低電壓、重過載、安全隱患等問題。(劉昌)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