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在陜西省略陽縣興州街道安坪溝村,800平方米的天麻智能大棚剛剛種下了今冬第一批天麻種苗,略陽縣供電公司白石溝供電所所長楊繼春和同事便來到大棚檢查用電設備運行情況。
天麻智能大棚是2022年略陽縣引入的鄉村振興“一村一品”重點項目之一。通過分析安坪溝村的農業發展電力指數、產業興旺電力指數,白石溝供電所及時了解到天麻智能大棚的用電需求,將安坪溝村納入2022年該所農村電網鞏固提升范圍,開展增容改造。6月中旬,楊繼春帶領供電所員工將安坪溝村供電線路由120平方毫米導線更換為240平方毫米導線,把原本容量為200千伏安配電變壓器更換為315千伏安配電變壓器,滿足了天麻智能大棚未來5年的用電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為我們電網企業更好地服務農村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增強了動力。”楊繼春說。近年來,他和同事一直在為當地發展特色產業提供電力保障,對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農村農業發展的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們持續將深化供電所‘網格化’服務機制,更快更好地響應鄉村產業發展的用電需求”。楊繼春說。
一改“人種天收,靠天吃飯”的傳統種植模式,安坪溝村天麻智能大棚采用標準化、智能化、精準化種植模式,控制大棚在天麻生長過程中的光照、溫度、濕度,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時顯著提升了天麻的品質。“我們算了筆賬,天麻智能大棚每畝的年產量達到5000千克,其中一級天麻出產率超過90%,產量比露天種植增加了三成,預計每畝年收入超過3萬元。”安坪溝村村委會主任王俊介紹。
“這樣的‘一村一品’農村特色產業在陜西很普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2021年以來,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連續兩年投資超10億元,先后完成1920項農網鞏固提升工程。今年,我們持續推進實施農網鞏固提升工程,為農村產業建設、運營發展打好堅實的電力基礎。”國網陜西電力營銷部鄉村振興處副處長黃研利介紹。
在今年的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實施過程中,國網陜西電力調整了以前逐片推進、平均用力的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施工模式。該公司主動對接各級政府,走訪鄉鎮企業,通過電力大數據分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趨勢,開展防返貧等監測分析,構建農業發展電力指數、產業興旺電力指數、生活富裕電力指數、鄉村振興電力綜合指數4個指數應用場景,推動電力大數據融入“數字鄉村”建設體系。
同時,通過這些信息數據,國網陜西電力動態優化調整電網建設計劃,把那些產業發展較快、用電需求迫切的村鎮作為重點,更加精準地推進農網鞏固提升,確保鄉村振興項目供電充足可靠。
“供電員工及時幫我們增容,保證大棚用電,我們致富更有信心了。”王俊說。(李哲 楊曉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