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農電 > 要聞縱覽

    因為農網改造、電能替代 北方鄉村“柴禾垛”正在消失

    能源發展網發布時間:2021-02-04 00:00:00

    過去在我國北方鄉村,幾乎家家戶戶院子里都堆有高高的“柴禾垛”。如今,隨著農村電網改造和電能替代工程的實施,北方鄉村的“柴禾垛”正逐漸消失。

    宋軍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哈拉黑鎮的農民,他所在的大興安嶺山區冬季最低溫度達到零下30攝氏度,取暖是當地人冬季的頭等大事。以前每到秋收后,宋軍都要將田地里剩下的玉米稈、高粱稈、豆秸等秸稈收集起來,在院子里堆出小山一樣的“柴禾垛”。“冬天燒炕取暖、生火做飯都靠這些柴禾。”宋軍說,“堆下這一捆捆柴禾,才能過個踏實年。”

    然而燒柴取暖的生活習俗對大氣造成了嚴重污染。為減少污染物排放,推動能源消費革命,2013年國家電網公司在經營區域內全面啟動了電能替代工作,鼓勵鄉村使用清潔無污染的電能取暖、做飯,替代燃燒秸稈。

    2020年秋天,宋軍到國網科右前旗供電公司哈拉黑供電所交電費時,聽說“電采暖”有優惠政策,回家后就安裝了一臺電鍋爐。宋軍說:“以前冬天燒柴禾,總是挨凍不說,煙灰到處飄,屋里屋外都埋汰?,F在用上電鍋爐,這家里干凈了,也熱乎了。別看我住平房,比城里人住樓房還舒服。”

    家住興安盟突泉縣的張洪濤老人,每年冬天都要起早貪黑抱柴禾燒爐子。“人老了怕凍,隔一會就要添次柴。”他說。如今張洪濤家里裝上了電鍋爐,冬季全天候供暖,室內溫度不低于20攝氏度,而且燒水做飯也方便了許多。

    張玉福是興安盟扎賚特旗巴彥烏蘭蘇木的村民,去年裝上了電鍋爐。他說:“我研究了電鍋爐的‘峰谷平’電價,合理使用的話,算下來比燒柴禾、買煤便宜,屋子里還暖和。”

    張玉福家有60畝地,每年換茬耕種玉米、小麥、綠豆等。以前一到秋收后,他就在后院堆上兩大垛柴禾。如今,張玉福家后院的“柴禾垛”不見了,空出的地方被改成羊圈,柴禾被粉碎加工成飼料喂羊,多余的秸稈直接還田養地。

    目前,興安盟鄉村“電采暖”用戶已達到1315戶,“電采暖”電網配套項目已覆蓋全盟4個旗縣市132個村屯。全盟計劃“十四五”期間繼續開展電能替代工作,鄉村“電采暖”用戶達到4000戶以上。

    2020年,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投資196.4億元,全面完成北方15省份10248項電能替代配套電網工程建設任務,惠及北方地區17028個村271.1萬戶居民。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目前北方鄉村“電采暖”用戶達到1215萬戶,可再生能源供暖用戶達到469萬戶。(新華社)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