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湖北老河口市最低氣溫已降至3攝氏度。8時10分,在老河口市李樓鎮黃寨村外的育苗大棚里,村民們正在播撒蔬菜種子。老河口市供電公司李樓供電所員工石光瑞來到育苗大棚,幫助村民檢查用電線路。
石光瑞(左)幫助村民檢修直播照明設備的用電故障。
今年50歲的石光瑞是李樓供電所網格員,目前負責李樓鎮黃寨村、方營村、張莊村1376戶村民的用電服務。“服務客戶沒得啥訣竅,腿勤、嘴勤、手勤最重要。”石光瑞說。他數年如一日地服務村民用電,多次被老河口市供電公司評為“優質服務標兵”“十佳網格員”。
自己多跑腿,讓村民用電少跑腿
“石師傅,今天是星期天,你咋不休息?”12月3日上午,村民邢漢成在育苗大棚里撒辣椒種子,看到石光瑞說。“我過來檢查一下才放心。”石光瑞說。這是他當天上午巡檢的第21個育苗大棚。
9時6分,石光瑞突然在大棚出口處發現卷簾機電動開關處有一攤積水。原來,前一天邢漢成在休息時,把電動開關上面的塑料保護蓋板取下來當凳子坐,收工后忘記放回原處。電動開關處于大棚出口的露天位置,夜里露水順著塑料膜流下來,形成積水。
發現安全隱患后,石光瑞斷開卷簾機上一級電源,并用干布擦掉積水,待操作面板干燥后再恢復送電。“先斷電、后排故障,濕手千萬不能碰觸。”石光瑞交待邢漢成。
3年前,黃寨村發展優質蔬菜育苗產業,目前,育苗大棚已有近200個。“傳統大棚的育苗周期長、收益慢,如今大棚育苗全部實現電氣化。”村黨支部書記司靈芝說,“大棚用電有石光瑞師傅幫忙,村民特省心。”
石光瑞經常會去服務的村子轉一轉。“如果上午所里開會,我下午也會到村里轉轉。要是所里的事情不多,我就全天在村里泡著,隨時了解大家的需求。”石光瑞說。
自己多溝通,讓村民用電更舒心
“看似簡單的故障,我自己卻處理不好,沒想到石師傅這么快就解決了。”10月26日,在湖北先敬酒業有限公司的電商營銷直播室,總經理李金鑫感謝石光瑞幫忙解決了用電難題。
先敬酒業有限公司位于黃寨村。4年前,村民李金鑫傳承祖輩技術,創建該企業。目前,企業年產黃酒10萬噸。
26日中午,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石光瑞看到手機微信群彈出消息:“中午開直播賣黃酒,開播不到5分鐘,燈就不亮了。”石光瑞立即來到李金鑫的直播室,發現室內電源正常,唯獨直播燈具不亮。仔細檢查后,他發現其中一臺白熾燈的電源線緊貼燈罩,導致絕緣線融化形成短路,造成直播照明系統跳閘。石光瑞用3分鐘恢復了直播室照明用電。
為精準服務村民用電,石光瑞以黃寨村、方營村、張莊村的16個供電臺區為單位,組建16個“用電服務微信群”。“村民用電有問題在群里@我,我能及時回復。”石光瑞說,溝通靠嘴勤,多問一句,村民心里更暖。
自己多操心,讓村民用電更便捷
10月29日,在李樓鎮張莊村外的崗地上,村民們正在忙著挖紅薯。“這里的紅薯淀粉含量高,主要用來加工粉條。”石光瑞介紹,張莊村有30多年加工粉條的歷史,村民李富國就是粉條加工戶。
“天氣轉冷,迎來加工生產粉條的旺季。”10月29日下午,李富國一邊在粉條加工車間打掃衛生,一邊告訴石光瑞,“設備閑置了大半年,正準備啟用,你就過來幫忙檢查,時間點掐得真準。”
石光瑞說自己有三個“法寶”,一個是“用電服務微信群”,另一個是通訊錄里備注的農業生產加工戶電話,第三個是隨身攜帶的村民用電需求記錄本。多年工作中,石光瑞養成了主動服務、主動回訪、定期關注的習慣。
去年12月18日,李富國正在車間加工粉條,為設備供電的電纜突然冒火星,隨后就停電了。李富國連忙給石光瑞打電話。10分鐘后,石光瑞帶著2名搶修人員趕來,更換了故障電纜,及時恢復車間供電。
“車間新增了一臺設備,滿負荷加工時,我擔心變壓器容量不夠用。”更換電纜的過程中,李富國對石光瑞說。
石光瑞把李富國的訴求寫到了記錄本上。第二天,李樓供電所召開生產周例會,石光瑞匯報了李富國所在的張莊5號臺區用電現狀,提出了將現有100千伏安變壓器增容為200千伏安變壓器的改造方案。一周后,一臺嶄新的變壓器矗立在張莊村。(郭峰 文/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