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田漢霖,中共黨員,浙江杭州錢塘區供電公司下沙供電所線路班副班長,曾獲浙江省青年崗位能手、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勞動模范、國網浙江電力最美員工年度人物、杭州市“青春力量 最美90后”等稱號。
◆人物心語:
立足崗位,不斷鉆研,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田漢霖(右)和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員對照圖紙調試制氫設備。陳曉晗 攝
6月3日,“韻味杭州”2023年中國滑板公開賽(錢塘站)開賽。浙江杭州錢塘區供電公司下沙供電所副所長田漢霖帶領該公司保電團隊成員,對杭州亞運輪滑館開展了配電設備和外線線路巡檢工作,確保比賽期間用電安全穩定。
2015年,田漢霖入職錢塘區供電公司線路運檢一班,從事配電線路運行、檢修及搶修工作。那時候,當地配網仍存在桿塔老舊、導線裸露、供電半徑長等問題,他參與配電網改造工作,努力在一線實踐中提升專業能力,逐漸成長為配電網專業青年業務骨干。田漢霖善于發現日常運維工作中的問題,并通過創新創效解決。2021年,該公司以田漢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勞模創新工作室,鼓勵更多青年員工投身創新工作。
與風雨較量 提升圍墾區域供電可靠性
2019年8月10日1時45分,第9號臺風“利奇馬”在溫嶺登陸,登陸時中心最大風力達16級,是當年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大風和強降雨造成錢塘圍墾區域20余條配網線路發生故障。錢塘區供電公司組織成立了6個工作組前往現場處置故障。田漢霖作為其中1個組的工作負責人,帶領工作班成員先后處理了10余起故障。
臺風登陸前一天,田漢霖就和同事完成了配電線路樹線矛盾處理,做好防災準備工作。臺風來臨后,他又在狂風暴雨中連續搶修了12個小時。10日中午,單位要求他休息時,他一下子哭了出來:“這么多線路跳閘,我盡力了,但還是無能為力……”被“強制”休息1小時后,田漢霖又出發去搶修了。經過搶修工作組三天三夜的連續奮戰,錢塘區供電公司供區內所有故障全部處理完畢。
錢塘區電網受此次臺風影響最大的是圍墾區域,超過一半的電網故障發生在該區域。該區域產業以農業、養殖業為主,臺風極大地影響了當地農戶、養殖戶的生產生活。
臺風過后,錢塘區供電公司將工作重點放在了提升圍墾區域供電可靠性、保障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上。田漢霖主動承擔了該任務,并牽頭成立了項目組。兩個月的時間里,項目組查閱大量相關資料,開展定量分析、撰寫科研報告,結合當地居民實際用電需求,仔細計算同等規模的傳統變電站和預制艙式變電站的建設工期、占地面積和投資等,并進行經濟合理性對比,最終確定采用預制艙式變電站的建設方案。2022年年底,兩座35千伏補強變電站投運,縮短了區域供電半徑,優化了電網網架結構,使該區域平均電網故障次數減少80%。
8年來,田漢霖將滿腔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累計巡檢線路1532條,消除缺陷隱患378起,處理搶修事件346起,還參與了大江東新城智能柔性直流配網示范工程等多個大型配網改造工程。
參與示范項目建設 潛心解決直流并網難題
錢塘區是杭州市的產業大區,節能減排壓力較大。2022年年初,田漢霖和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員參與了杭州柔性直流氫電耦合應用示范項目建設。作為項目調試負責人,田漢霖深度參與每項系統調試工作,全面了解各個設備狀態,把握整體作業節奏,有序推進示范項目調試工作。
2022年10月,調試工作出現了多端直流并網失穩情況。田漢霖帶領勞模工作室成員不斷測試,調整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模塊控制參數,歷時兩周解決了這一問題,完成了風、光等新能源柔性直流網與制氫直流網之間的并聯耦合,最終實現綠電制氫。
在為期一年的調試過程中,勞模創新工作室開展了60余項系統調試試驗、編制20余項系統驗收方案,消除各類缺陷110余項。
2022年12月,示范項目建成投運,將錢塘江入??诘娘L能和太陽能轉為電能,實現用戶側清潔能源的穩定供應。為了保證項目的長期安全穩定運行,田漢霖帶領團隊和各參建單位研討設備運維技術規范,向行業內專家請教項目運維管理安全注意事項等問題,編制了配套運行規程4類36項、檢修管理規定4類13項,并依托該示范項目參與編寫浙江省電力學會團體標準2項,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運維管理模式。
創新研發智能設備 降低電纜外力破壞率
2022年4月6日,錢塘區供電公司運維人員收到了杭州亞運輪滑館旁之江路智能防外力破壞地釘發出的外力破壞風險告警信息,趕到現場后發現有挖掘機在破路作業。運維人員及時制止了現場施工,保障了18戶高壓客戶和126戶低壓客戶的可靠用電。
近年來,錢塘下沙區域配電網電纜化程度不斷提高。至2022年底,錢塘區供電公司下沙供電所供區內的10千伏電纜線路達1978千米,電纜化率達到97%。2021年,當地地鐵線路、隧道工程項目等多類市政工程集中施工,該區域電纜外力破壞率同比上升30%。
以往,運檢班組會采用人工巡檢的方式,查看電纜通道周圍是否有挖掘、打樁等施工作業。這種方式無法實時覆蓋所有外部施工項目,巡檢人員不能全面、實時了解電纜通道運行狀況。
對此,田漢霖和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員根據外部施工作業產生的震動幅頻等特征,研發了智能防外力破壞地釘和配套的智能AI監測分析程序。一旦監測程序感知到電纜通道上方有異常施工作業震動,智能防外力破壞地釘就會立刻通過無線信號發出告警,實現了電纜通道的智能化運維,提升了錢塘區供電公司外力破壞風險防范能力。
2021年至今,田漢霖勞模創新工作室共研發創新成果5項,其中4項成果獲得杭州市質量管理創新二等獎。2022年,該工作室獲評杭州市職工高技能人才(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 李佳晨 吳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