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農電 > 農電之星

    江西鷹潭供電公司駐村書記周志平添把火,燒旺鄉親好日子

    國家電網報發布時間:2021-05-20 08:47:29  作者:鄭雪花 張華 陳柏仕

      駐村第一書記小檔案

      姓名:周志平

      單位:江西鷹潭供電公司

      幫扶地點: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中童鎮鴨塘村

      幫扶時間:2015年5月至今

      工作亮點: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解決貧困村農業生產和農副加工用電難題;開展精準扶貧,帶動村民通過發展產業增收。2020年12月,鴨塘村34戶貧困戶108人全部脫貧。2020年,周志平獲評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撂荒地變致富田

      在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中童鎮鴨塘村,一排排小樓房粉壁黛瓦,干凈整潔的水泥路縱橫交錯。5月15日,村西頭高大的古樟樹下,一群老人在嘮家常,說著鴨塘村的過往。在鴨塘村于家山背的田畈,幾名村民在耕種,稻田中央身著紅色馬甲的周志平光著腳,高卷著褲腿,嫻熟地插秧。2015年5月,周志平被鷹潭供電公司選派到鴨塘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五年多來,他訪遍全村676戶村民,詳細記下每個家庭的困難、收入情況等,并幫著一一解決。

      鴨塘村有上千畝稻田,但因地勢高,2015年以前只有三成稻田靠蓄水引灌能夠栽種,還有七成因無法引水灌溉一直撂荒。有地不能種、收入沒來源,很多村民生活陷入困境,鴨塘村成了貧困村。

      2016年3月,周志平將鴨塘村缺水需要架設灌溉用電線路的情況向鷹潭供電公司匯報,促成鷹潭供電公司將鴨塘村的電網改造納入農網改造專項幫扶計劃。該公司投資30余萬元為村里架設灌溉線路,把動力電通到田間地頭,徹底“活”了近800畝撂荒地。

      “有水我們就能種地了,現在種糧成了我家的主要收入來源。”脫貧戶周和生說,他耕種著自家的10余畝稻田,除了留足家里口糧,他每年還出售近2萬多斤稻谷。這是周和生家一筆不小的收入。

      2017年,貧困戶鄭樣有在周志平的鼓勵下承包了30多畝農田,種植有機大米。周志平送去了耕田機,還聯系了技術專家到田間指導。后來,周志平又幫著找銷路。2017年年底,鄭樣有家靠著出售大米的收入脫了貧。2018年,他將種植面積擴大到200畝,成了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先富起來的鄭樣有不忘鄉親,又辦起種糧學習班,傳授種糧經驗。“我也要像周書記幫我一樣幫助別人”。鄭樣有說。在他的帶動下,鴨塘村如今50畝以上規模的種植承包戶有18戶。

      脫貧路上不落下一個人

      5年前,貧困戶許象勝還是大家口中的“窮癩子”。全家5口人僅靠耕種幾畝地為生,日子過得十分拮據。駐村后,周志平每次從鷹潭市區回來總要給許象勝家買些生活用品送去。他知道許象勝年輕時養過牛,有養殖經驗,便多方籌資,幫著買來母牛和小雞,還定期聯系市畜牧局的專家到許象勝家傳授養殖技術。僅一年光景,許象勝家的收入就穩定在2萬元左右。許象勝逢人就說:“幫扶干部比親人還親。”

      貧困戶陳雙花身患疾病,父親年老體弱,一家人4口人擠在十幾平方米的破舊瓦房里。2016年3月,周志平推薦陳雙花的兒子潘小平去自己朋友家的蛋糕店做學徒。2017年6月,周志平又幫著潘小平在縣城開起了自己的蛋糕店。因為生意好,2018年12月,潘小平又開了一家分店。2019年年底,陳雙花家蓋起了3層小樓,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周志平的溝通聯絡下,2017年以來,鷹潭供電公司累計投資29萬多元,陸續為村里7戶貧困戶裝上了5千瓦的屋頂光伏發電板。每戶年發電量在6000千瓦時以上。除去維護費用和自用電成本,僅此一項,每戶每年能增收4000元。

      貧困戶潘一帆欠了815元電費,周志平自己出錢墊付;村民潘國輝家電器開關壞了,周志平自己動手給換;村民許海龍出院,周志平送去熬好的營養粥,還為他報銷醫藥費的事忙前忙后;村民周和生家屋頂滲水,周志平又到鎮政府幫著申請危房維修資金,帶人冒著雨修葺……鴨塘村村支兩委成員周唐生說:“駐村5年來,周書記想方設法解決村民大小困難400多件。大家都說他是‘及時雨’。”

      2020年12月,鴨塘村34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周志平踐行了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

      產業興旺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

      5月1日上午,在鴨塘村合作社的有機咸鴨蛋加工廠車間內,20多名婦女正忙著給有機咸鴨蛋密封包裝,準備裝到廠外的集裝箱中。

      鴨塘村因村民擅長養鴨得名。周志平剛駐村時,村里有10多戶蛋鴨養殖戶,平均每戶養蛋鴨500余只。他們放養的蛋鴨長年吃蟲子、草等,產出的鴨蛋味美可口、營養豐富。當地村民用傳統工藝做出的有機咸鴨蛋頗有名氣。但村民賣咸鴨蛋以走村串巷叫賣為主,銷量并不大。

      駐村后不久,周志平動了“讓地域特色農產品抱團發展,打造咸鴨蛋特色產業模式”的念頭。說干就干。他實地調研后,向鎮政府提交了可行性報告。2019年4月,鴨塘村扶貧合作社有機咸鴨蛋加工廠成立。周志平還幫著聯系,買來加工鴨蛋的設備,建起了冷庫房。合作社加工的咸鴨蛋品種逐步增加,形成了產業規模,2019~2020年帶動村民增收50多萬元。

      工廠運轉起來后,村民不出村子就能掙錢。“村里有工廠了,在家門口就能就業,真得感謝我們的好書記。”脫貧戶周小春說。嘗到甜頭后,2019年周志平陸續從福建引進艾葉加工車間、眼鏡盒加工廠,帶動貧困戶擺脫貧困,實現家門口增收,讓一個集體經濟幾乎為零的村子成了現在的富裕村。

      由于冷藏鴨蛋的冰柜,加工鴨蛋、艾葉的設備和眼鏡盒加工廠都需要用電,鴨塘村的變壓器容量不夠了。今年3月,周志平便主動向鷹潭供電公司匯報。該公司組織員工,僅用10天時間為鴨塘村新裝1臺35千伏變壓器,架設3條低壓線路。

      供電可靠,村里的鴨蛋、艾葉等產品生產穩定。周志平將這些農副產品加入地方特色產品目錄,借助“村郵樂購·農村e郵”電商平臺銷售。在平臺上,他變身產品代言人,讓村里的農副產品不愁賣。

      村里發展好了,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回村。今年4月,在陜西開了多家眼鏡連鎖店的村民潘樂明回村創辦了一家眼鏡廠。他說:“家鄉越來越好了,我多年來想回鄉辦廠,為家鄉發展出力的愿望終于能實現了。”目前,已經有四五名像潘樂明一樣的青年回村辦起企業。

      到2020年12月31日,周志平已經在鴨塘村駐村1800多天。其間,村民收入更多了,村里環境也更好了。他本應在今年1月份回到鷹潭供電公司。但因為舍不得鄉親們,他便主動申請留在村里繼續幫扶。如今,看著村里的變化,周志平信心滿滿:“黨組織讓我繼續駐村,是信任我。我一定不辜負這份信任,要帶大家一起走上小康路。”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